1、1.什么是資源的配置凡是以商品形式出現(xiàn)在市場上的資源都是稀缺資源,資源產品化和商品化程度反映了資源的稀缺程度。
2、而資源配置之所以成為問題,就是由人類欲望的無限性與資源供應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引起的。
【資料圖】
3、所以,資源配置就是以稀缺為基礎,使稀缺資源最大限度地保持一個合理的使用方向和數(shù)量比例,其最終目的還是通過資源配置提高稀缺資源的增量,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
4、由此可見,資源配置是指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和外匯及土地礦產、技術等),在各種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
5、資源配置在一定時刻是已定的、固定的、靜止的,但在一定時期的不同時刻,又是未定的、流動的。
6、它不斷隨價格升降調整自己的流向與數(shù)量,有一個隨價格波動變化的機制。
7、就是說,資源配置是社會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聯(lián)系,是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限度和比例的確立。
8、在一定時刻建立的這種限制和比例經常被價格升降打破,于是又會引起一種新的限制和比例的再建立,導致社會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再分配。
9、2.資源配置“邊際定律”傳統(tǒng)微觀經濟理論認為,在完全的競爭條件下,當每一單位生產要素的利用都達到了邊際產量等于其價格的那一點時,資源就達到了最優(yōu)配置:當所有用途中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都相等時,社會產出(福利)就達到了最大。
10、這一理論被稱為資源配置的“邊際定律”。
11、資源配置的“邊際定律”以資源配置價格作為資源配置評價的指標。
12、資源配置價格等于在其他資源投入不變的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的某種資源投入所帶來的收益增量或邊際收益。
13、投入效果差,則資源配置價格低;投入效果好,則資源配置價格高;投入無效果或負效益,則資源配置價格為零或負值。
14、資源配置價格不同于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反映的是市場供求對價格的影響,不直接涉及投入效果的問題,而資源配置價格所反映的是單位資源投入的邊際收益的大小。
15、由于資源投入后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效果是變化的,所以資源配置價格也是變化的。
16、顯然,由于微觀經濟效益與宏觀經濟效益并不總是一致,所以在以資源配置價格考察資源配置合理化時應看單位資源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減少了內部不經濟和外部不經濟。
17、另外,資源配置的效益還要考慮資源配置的目標收益。
18、3.資源配置方式(1)市場配制資源。
19、市場配置資源的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形態(tài),是具有一定社會化程度的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已經代替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經濟運行的形式和方法。
20、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形成,使生產面向市場需要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和動力,并通過競爭使商品的內在價值轉化為外在價格,以價格為指示器進行資源配置,從而把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聯(lián)系起來,大致保持生產與消費的比例。
21、運用市場配置資源具有如下優(yōu)點:①它突破了自然經濟滿足生產者自身需求的局限性,生產面向社會市場需求,由此可以產生因市場的擴大而擴大生產規(guī)模,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22、②它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生產目的和動力,通過市場競爭促使生產者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節(jié)約支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積累,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23、③以價格為信號進行資源配置,把企業(yè)追逐最大利潤的積極性和平衡性結合在一起,能夠自動調節(jié)資源配置,優(yōu)化生產結構。
24、(2)行政性的計劃配置資源。
25、現(xiàn)代宏觀經濟認為,政府配置資源是不可缺少的資源配置手段。
26、在政府認為由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未能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目標將資源有效配置到各部門或各地區(qū),或者說政府認為,為了達到經濟發(fā)展目標,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成本比通過政府配置成本要高時,政府將采取計劃配置資源的方式配置社會資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達到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
27、計劃配置方式有以下優(yōu)點:①它能夠兼顧效益與公平,對社會財富在各集團、各階層間進行公平分配,防止貧富分化,或者把貧富分化的差距限制在一定的權力范圍之內,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28、②對于一些非盈利性的公益事業(yè)及國防、基礎教育、環(huán)保等“公共物品”的建設與保護進行統(tǒng)一安排,優(yōu)先發(fā)展。
29、公益性地質調查就屬于“公共物品”或公益事業(yè)。
30、③由于市場配置資源是從微觀配置到宏觀調節(jié),調節(jié)過程較長,在短期內調整經濟波動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和資源配置成本的增加。
31、所以,國家要想在短期內對經濟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時,就必須利用政府的強制性行政手段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將社會資源分配到需要優(yōu)先發(fā)展的部門或行業(yè)上去。
32、綜上所述,市場配置與計劃配置是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它們對社會條件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即產權是集中還是分散。
33、市場配置以產權的獨立與分散為前提,而計劃配置需要的是產權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
34、兩種資源配置方式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各有所長。
35、而它們所要達到的共同目標是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與社會制度的性質是沒有關系的。
36、所以,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大生產條件下,采用計劃與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具有客觀的必然性,尤其是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37、4.資源配置的目標資源配置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使用,使有限的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38、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須有利于實現(xiàn)消費者行為目標。
39、當然,這不是指某一單個人的目標,而是從一般意義上說的消費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和共同遵守的某些準則,也就是消費者通過一系列消費決策、選擇,實現(xiàn)其需求的最大滿足,即效用最大化;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須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有利于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40、這就要求政府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統(tǒng)管全局,綜合考慮市場配置與政府配置的優(yōu)勢,合理配置資源,優(yōu)化經濟結構,使有限的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發(fā)揮最大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