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夏至面要怎么吃?
2023-06-26 19:11:51 來源: 微游甘肅
今日夏至,“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據(jù)《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餃子夏至面’”。
(資料圖片)
中國人講究“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而是配合四季輪回與二十四節(jié)氣,講究“吃”的儀式感。那么在甘肅吃夏至面,怎么才能吃出滿滿的儀式感呢?微游君這就帶你逛吃甘肅,開啟一場尋“面”之旅!
面面俱到
位于黃河上游的甘肅,形似如意,橫亙西北,又以其東接陜西,西達新疆,南瞰青海、四川,北連寧夏、內(nèi)蒙古的地理優(yōu)勢,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可謂“面面俱到”。
蘭州牛肉面
蘭州人的每一個清晨都是從牛肉面開始的。每天凌晨5點不到,牛肉面館就開始燈火通明, 師傅們調(diào)湯、揉面…… 為的就是準時在6點整,讓“頭湯面”進入食客口中。
by:風味原產(chǎn)地·甘肅
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肉湯清亮鮮香、蘿卜白凈香甜、辣椒油紅艷、香菜蒜苗鮮綠、面條黃亮勁道。
楊藝鍇 攝
按照寬窄粗細,牛肉面也排好座次,窄如細細長長的韭葉子,寬到能與褲帶面一絕高下的“大寬”,細到可以穿針而過的“一窩絲”,更有截面為三棱錐型,口感獨特的蕎麥楞子。一碗牛肉面,開啟了蘭州人一天的忙碌,各種滋味, 妙不可言。
饸饹面
慶陽人最喜歡咥的面,是饸饹面。饸饹面,要用饸饹床子壓制,所以也叫床子面,講究“油旺湯寬面勁道,實惠殺口余味香”。這樣的饸饹面,最能代表慶陽人的性格,因此也是慶陽最鄭重的面。有朋自遠方來,咥饸饹面;兒女成婚過喜事,咥饸饹面;親人離世奏哀樂,咥饸饹面……一碗饸饹面,承載了慶陽人的生死離別、喜怒哀樂,這早已不是一碗面那么簡單。
一邊是煮面的鍋,另一邊是做臊子的鍋,都沒閑著。用熱油將辣椒和蘿卜丁炒出香味,入蔥姜蒜、鹽、大料、陳醋等佐料翻炒,再下優(yōu)質(zhì)豬肉切成的小丁共同炒熟。做好的臊子加點豆腐丁,加水后文火慢煮,這個步驟叫“調(diào)湯”。
將酸湯臊子淋到面上,蔥花點綴,色彩豐富,收獲的是視覺上的快感。迫不及待吃個幾口,得到的是味蕾上的滿足。
武威三套車
武威的三套車,是指冰糖紅棗茯茶、涼州行面、臘肉三樣食品,它們是組合起來,捆綁在一起賣的,如三駕馬車一樣,缺一不可,少了一樣,便不完美。
茶、面、肉,謂之武威三套車。取食材,俯仰皆是,巧組合,譽滿河西。武威“三套車”經(jīng)濟實惠、爽滑適口、老少皆宜,亦被稱為“涼州快餐”。
敦煌驢肉黃面
“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是在敦煌美食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作為敦煌八大怪之一的驢肉黃面,可是離開敦煌就找不到的美味!
黃面因色澤明亮金黃而得名,細如龍須,柔韌耐拉,口感勁道。敦煌拉面這一傳統(tǒng)飲食的工藝流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開鑿于公元十世紀晚期的莫高窟256窟宋代洞窟中就有拉面的壁畫。
大肉面
白銀的大肉面可以說是這個城市最有特色的風味食品。寒冷冬日,一碗熱乎乎的大肉面下肚,便覺得渾身舒坦、精氣十足。
制作時采用了牛肉面的方法制面,然后熬制雞湯和豬骨,再用制作包子和餃子剩下的碎豬肉餡炒制香噴噴的豬肉臊子,最后配上蔥花和香菜等輔料,再加上鮮亮的紅油辣子,一碗香撲撲、熱騰騰的大肉面就這樣出鍋了。
靈臺手工面
靈臺手工面又叫涎水面、龍須面。相傳文王伐密凱旋后,筑臺祭天,歌舞升天、與民同樂。東海龍王途經(jīng)此地看后大喜,張口大笑,不慎口水流下變成一條河,即“達溪河”(來源于龍王“大喜河”的諧音),龍須浸入河中變成特細的面條,萬民食用后,祖輩相傳。
圖 | 平?jīng)鑫穆?
下到鍋里蓮花轉(zhuǎn),挑上筷子一條線。靈臺手工面講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辣子油要紅、長面條要白、湯必須清而爽,點綴的菜料則十分的綠和翠。
那長長的面條特別柔韌,咀嚼起來口感絕好,韻味悠長;那清清的湯水十分酸辣,油汪汪的,喝一口令人全身酣暢淋漓,很是酸爽。
圖 | 平?jīng)鑫穆?
甘肅面食的智慧
甘肅人對于探索面食形狀的熱情,永遠不能被低估。
牛肉小飯
by:早餐中國
牛肉小飯是張掖市最具特色的早餐之一,它雖名叫飯但卻是面食。
by:風味原產(chǎn)地·甘肅
當?shù)厝税衙鎴F揉成跟銅錢差不多厚的面片,再用刀切成小小的方塊,看著像飯粒。再將這些方塊以滾水下鍋煮,浮起之后就撈出過涼水,這樣煮出來的小飯面丁丁吃起來就不僅爽滑,而且?guī)в薪绖拧?
張掖炒炮
黑河貫穿而過的張掖,還有一種面,叫炒炮。竊以為,最能代表河西性格的面,當屬炒炮無疑。炒炮,是張掖的面,也叫炒炮仗子,因面條形似炮仗而名。
光是聽這個名字,就能讓人想到西北的豪爽和熱烈。炒炮的制作方法,相對簡單。把面搓成筷子粗細的面條后,揪寸斷煮熟撈出,與蔬菜相拌炒熟,外加鹵肉即可食。
河沿面片
河沿面片,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解放前流傳下來的廣河最有名的“炒面片”演變而來的。
河沿面片(羊肉面片)久負盛名,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風味,這種“面片子”柔滑勁道,湯油而不肥、肥而不膩,味道醇厚、鮮美無比。
天水呱呱
在天水,被稱為“秦州第一美食”的小吃呱呱,擁有兩千多年的傳承歷史。它吸引走南闖北的食客尋找那一份“味蕾的驚奇”,更凝結(jié)著當?shù)厝说墓释燎閼雅c集體記憶。天水諺語“馓飯若要好,三百六十攪”,做呱呱也一樣。
把蕎麥淀粉均勻地撒在開水鍋里,邊撒邊攪動。剛出鍋的熱呱呱,冒著誘人的泡泡,與香辣奔放的醬汁調(diào)勻,無論是直接吃,還是加入熱騰的白吉饃里,都是無與倫比的晨間美味!
天水馓飯
天水馓飯是天水地區(qū)最常吃也最普通的一種美食。它做法簡單,由玉米面和小麥面粉制作而成,成糊狀。再用自家做的咸菜、酸菜、土豆絲等搭配。
吃面,是對季節(jié)的尊重
中國人最崇尚自然,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夏季小麥收獲,新麥散發(fā)著讓人難以拒絕的香氣,這是吃面的最佳時間。
涼面
夏天的高溫讓人萎靡,這時,吃一碗涼面,既能填飽肚子,又能解暑。
涼面是甘肅人夏季最喜歡的面之一。它配得了熱夏,也能伴得了黑夜。涼面澆上胡蘿卜、菜花等配料炒制的素鹵子,調(diào)兩勺油潑辣子、蒜汁兒、香醋,筋道爽口,欲罷不能。這還不算完,再配上鹵牛肉和雞蛋,來幾串滋滋冒油的烤肉,保你吃個肚圓。
漿水面
炎炎夏日,一碗漿水面最能撫慰夏日的燥熱。在甘肅,漿水面是一種最簡單最尋常的家常飯。漿水面好不好吃,全在漿水。做漿水,要先把菜在鍋里煮一下,煮過的菜湯同時倒入漿水缸,加一些玉米面,促進發(fā)酵。最常見的漿水面做法,是韭菜、蔥花、辣椒一炒,熗上漿水,澆面即可食用,酸辣清香,別有一番風味。
上述幾種面食不過是甘肅面食的冰山一角, 搓搓面、臊子面、漏魚子、拉條子、麻食子、炒面片、燴面片、扁豆面……一年四季,換著花樣也吃不完!
甘肅的美味面條還有很多,
搓搓面、臊子面、漏魚子、
拉條子、麻食子、
炒面片、燴面片、扁豆面……
一年四季,換著花樣也吃不完!
來源 | 綜合整理于網(wǎng)絡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