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和賞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送別的詩。先看題目:少府,就是當時的縣尉,掌一縣的治安。之,到;之任,到任、赴任。蜀州,今四川省崇慶縣。作者那時在長安,他的姓杜的朋友從長安外放到蜀州去做縣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關資料圖)
唐·王 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人。在初唐的文壇上,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四杰”。
他的詩反映生活比較廣闊,胸襟曠達爽朗,語言精美工致,聲調(diào)圓轉(zhuǎn)和婉,基本上掃除了六朝以來濃艷堆垛的惡習。
王勃存詩不多,卻有顯著的成就,因為“四杰”的詩在詩歌發(fā)展史上標志著新舊交替的過渡,起到了承先啟后的作用。
這是一首送別的詩。先看題目:少府,就是當時的縣尉,掌一縣的治安。之,到;之任,到任、赴任。蜀州,今四川省崇慶縣。
作者那時在長安,他的姓杜的朋友從長安外放到蜀州去做縣尉。從長安到蜀州路途遙遠,是相當難走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自然要寫一首詩送送。既然寫詩,就要寫出一點東西來,傾訴出一點獨特的感受來。
這首詩沒有落入俗套,它以爽朗樂觀的基調(diào)發(fā)抒了送別摯友時的復雜情緒,表現(xiàn)出詩人曠達豪放的胸懷。
開頭兩句:城闕,指長安的城郭宮闕,宮門前的望樓叫做闕。輔,護持,夾輔。三秦,泛指當時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三秦是承漢初的舊稱。
項羽曾分秦地為雍、塞、霍三國,所以叫三秦。城闕輔三秦,是城闕以三秦為輔的意思。五津,指杜少府所在的地方。
長江自湔堰至犍為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渡口,合稱五津,都在四川。這句是說,遙望那四川省風煙縹緲而已。
這兩句,前一句點出送別的地點,后一句點出行人要去的地方。這就交代出送友人去蜀州的主題,眉目十分清楚。
當然,這兩句寫得很含蓄。假如直說:我送別你在這長安城,你要到那四川去當縣尉,這就索然無味了。
現(xiàn)在這樣寫,傳神地摹畫出兩個老朋友戀戀不舍,一會兒望望長安城闕,一會兒翹首遠方風煙縹緲的蜀州,分手時的神情動作都帶了出來。
另外這兩句,一句寫近景氣魄雄偉,長安古城以偌大個秦地來輔護,境界很壯闊。
一句寫遠景,寫得又十分貼切,遠景在風煙之中,窮目力所不能及,這里借風煙烘托出了詩人送別時的心情。
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詩人這樣安慰他的朋友:你為了做官的緣故,從長安遠去蜀州,而我為了做官的緣故,從山西來到長安,大家都背鄉(xiāng)別友有著同樣的感觸。
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情感一致來慰藉朋友,借以減輕他孤身遠行引起的悲愁情緒。
五、六兩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詩人進一步申明自己的看法。
朋友分手,固然感到情緒低落,悲慘凄切,可是知心朋友是不會因為分隔萬里而彼此疏遠的,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會覺得好象近在咫尺一樣。
曹植在他的《贈白馬王彪》詩中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钡@兩句更為凝煉、概括。
最后兩句是說:我們不要像小孩子和女子似的,在分手的路上讓眼淚沾濕了袖。
整首詩寫出了兩人友情的真摯不移,并且表露了詩人浩闊的胸懷,遠大的志向。這樣來勸別遠行的人,自然會使他精神開朗,意氣高昂。
從文字風格上看,則是壯闊明朗、樸實嚴整,使人自然地覺得它有一種健康壯實的藝術美,這是那種意識低下、感情虛偽的宮廷文學所絕對沒有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財經(jīng)月刊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