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石頭上的河南故事丨三通石碑銘刻中原水利記憶

2023-08-04 09:21:19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

近日,各地抗洪防汛進展牽動人心。自古以來,興修水利、防治水害一直是治國安邦的大計。


(資料圖片)

《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其中河、淮、濟的瀆廟在河南。歷代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和遺跡眾多。

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中有145通河南碑刻上榜,其中3通與河南歷史上的疏通河道、治理水患有關。我們一起來領略這些石碑上銘刻的水利記憶。

見證黃河堵口的“鄭工合龍?zhí)帯北?/font>

“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但彼時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水患頻發(fā),給中華兒女帶來無盡災難,而正是與自然的斗智斗勇,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

河南省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的,有黃河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鄭工合龍?zhí)帯笔?/p>

“鄭工合龍?zhí)帯笔浭隽饲宕畲蟮囊淮味驴谑录?jù)歷史記載,1887年,黃河在鄭州下汛十堡(今花園口鄉(xiāng)石橋村)決口南泛,由賈魯河入淮,導致15州縣受災,災民約180萬人。光緒皇帝派多人督促整修堤防,均未獲成功。河東河道總督吳大澂接辦后,籌劃有方、措施得當,于1888年12月指揮決口合龍。

正是這次堵決成功,使黃河南流成為歷史、黃河北流成為慣常,為當代黃河下游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次工程中,水泥、電話、鐵制軌道運土車等首次得以使用,開近代在黃河上引進新型材料和先進技術之先河,史稱“鄭州大工”,遂立碑紀念。

該碑為清代河東河道總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吳大澂親筆撰寫,也是證明光緒十三年,黃河在鄭州下汛十堡東決口、堵復始末的唯一實物,是研究黃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參照,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被譽為“黃河上的三絕碑”。

石頭上的豫東治水圖

豫東黃淮平原是天然糧倉,歷史上也屢受水患之災。商丘博物館收藏有一塊《清乾隆開、歸、陳、汝水利圖石碑》,生動地記錄了清代乾隆年間豫東28個州縣群眾開展的一次水利大會戰(zhàn)。

與一般只題字的碑刻不同的是,該碑內(nèi)容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側為碑記,右側為河渠圖,圖文并茂的敘述方式在古代非常少見。

左側碑文由時任河南巡撫胡寶瑔撰寫,楷書,豎行,計485字,記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三年(1758)豫東興修水利、開挖河渠的情況以及鐫刻此碑的目的和緣由。

右側河渠圖繪制的是開、歸、陳、汝四府所屬二十八州縣在治理水利工程中所開溝渠和河道的綜合圖,繪出了興修水利的范圍西起密縣、東至永城、北自黃河、南達新蔡,同時還標明了每條河道與溝渠的發(fā)源及流向和施工的具體長、寬及深度。

據(jù)《清實錄》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五六月間,“河南、歸德、陳、許等屬各縣,夏雨連綿、秋河淹浸”,“各縣水占地畝,重者十分之三、四,輕者亦十分之一、二”。足見水災嚴重,如若不興修水利加以干預,必會民不聊生。

乾隆皇帝任命江西巡撫胡寶瑔為河南巡撫,與欽差侍郎裘曰修共同籌辦此事。二人經(jīng)過詳細的勘察后提出先開鑿干河,再開鑿支河、隨后開鑿溝渠,將溝渠的水引入支河,再由支河流入干河的疏浚方案。

在歷史上,如此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是少有的,由于治水方案策劃周密,官民齊心,僅用數(shù)月就竣工,對于保證人民財產(chǎn)安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功不可沒。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良田介紹說,《水利圖碑》作為記錄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河南省開、歸、陳、汝四府所屬二十八州縣與水患作斗爭,開挖溝渠,興修水利,為民造福這一歷史史實的文物,是歷史上豫東治水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顯示出古代對興修水利的重視,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橫跨明清的《淮源碑》

桐柏山頂?shù)囊豢诰?,竟是淮河源頭。

淮河,又稱淮水,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北麓。相傳大禹治水,三至桐柏,捉住淮河水妖“無支祁”,用鐵鏈鎖于井中,從此淮水不再成災。

淮河作為“四瀆”之一,祭祀歷史悠久。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便建淮祠,后歷經(jīng)朝代變遷興修擴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代統(tǒng)治者均遣官祭淮,僅明代就達36次之多。

淮瀆廟是古代為祭祀淮河水神而修建的廟宇。在廣為流傳的漢碑拓片中,有隸書《淮源廟碑》,碑文中有“延熹六年正月八日,南陽太守中山國盧奴君……立廟桐柏,春秋崇奉”的記載,據(jù)專家考證,該碑為元代翻刻,可惜重刻碑后來也被毀了。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收錄的《淮源碑》指的是桐柏縣淮源鎮(zhèn)淮祠內(nèi)明清時所立的石碑。一面刻有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重建淮瀆廟紀》碑文,一面鐫清康熙年間知縣高士鐸書筆跡蒼勁的“淮源”二字?;丛幢咽腔丛吹南笳鳎瑢ρ芯克目脊藕突春铀拈_發(f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