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中美博弈背景下華人科學家的恐慌與回歸

2023-07-01 16:58:12         來源:返樸   

為了應對所謂的“安全和技術威脅”,2018年美國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數(shù)百名科學家遭到政府調查,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華裔美國人或中國人。面對調查的壓力,華裔科學家趨于離開美國,減少申請聯(lián)邦經費。近日發(fā)表于 PNAS 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分析2億多篇科學論文的機構歸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華裔科學家從美國返回中國的人數(shù)在穩(wěn)步增加。對在美國大學擁有終身教職的1304名華裔科學家的調查,顯示了華裔科學家近年在美國進行常規(guī)研究和學術活動時的普遍恐慌情緒。

撰文 | 劉志航

審校 | 黃俊銘


(資料圖片)

論文題目:

Caught in the crossfire: Fears of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s

論文地址: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6248120

01

中美科技交流的“鐵幕”

自現(xiàn)代科學誕生以來,世界科學中心曾多次轉移。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到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再到19世紀的德國,然后在20世紀初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吸引科學家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舒適,更重要的是學術上的自由和發(fā)展自己思想的機會。自20世紀初以來,美國一直為科學家提供優(yōu)秀的工作環(huán)境、學術自由和機會,這是美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的一個獨特優(yōu)勢。

然而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中美地緣關系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可能就是科技領域的交流。為了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國的“安全和技術威脅”,2018年起美國司法部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很多在美國大學工作和學習的中國學者和研究人員成為該計劃的目標。數(shù)據(jù)顯示,自計劃啟動后,美國政府發(fā)起了2000多項調查,數(shù)十人因刑事指控被捕,其中大多數(shù)為華裔美國人或中國人。這項行動對在美華裔科學家的科研造成了負面影響,加速了華裔科學家向中國的回流。

Science 主編曾針對該計劃撰文批評[1],他認為科學進步依賴于合作,依賴于招募最優(yōu)秀的人才來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并依賴于向全世界開放科學發(fā)現(xiàn)。因此,將科學作為一項與其他國家優(yōu)秀人才開展的競賽,作為不能公開分享的秘密競賽,違背了科學界的核心價值觀。特朗普政府的這些政策在中美科技交流中形成了一道“鐵幕”。這不僅影響了兩國的科研人員,也對全球科技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科技交流變得困難,科研合作受到阻礙,科研環(huán)境也因此受到影響。

02

在美華裔科學家的恐慌與寒蟬效應

自1980年代以來,在美國工作的科學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逐漸超過其它任何國家。然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居住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面臨聯(lián)邦調查的壓力和恐慌,而“中國行動計劃”的寒蟬效應使得他們更傾向于選擇離開美國,并減少申請聯(lián)邦科研經費。

這種恐慌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國政府的政策使得華裔科學家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切實威脅。他們擔心他們的研究成果會被誤解,職業(yè)生涯會受到政治干預的影響。其次,社會的偏見和歧視也使得華裔科學家感到壓力,擔心他們的成就會被貶低,科研貢獻會被忽視。

作者通過對 2 億多篇科學論文的機構歸屬估計了華裔科學家回國的趨勢。圖1分別列出了生命科學、數(shù)學和物理科學、以及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趨勢,在“中國行動計劃”之前,初級學者和資深學者從美國回到中國的數(shù)量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而在2018年計劃實施之后,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圖1. 從2010年到2021年,每年不同學科初級(a)和資深(b)中國科學家離開美國前往中國的歸一化數(shù)量。文中將“離開”的科學家定義為,有中國姓氏并在美國發(fā)表第一篇論文的科學家,在職業(yè)生涯的某一年開始不再在發(fā)表論文時署名美國工作單位,而是署名中國工作單位。為了便于在各個學科之間橫向對比,每個學科的年度數(shù)據(jù)按照該學科 2005-2010 年中國科學家的平均離開人數(shù)歸一化。陰影部分突出了 2018 年之后的顯著增長。

對1304名在美國大學擁有終身教職的華裔科學家的調查,顯示了華裔科學家在進行常規(guī)研究和學術活動時產生的普遍恐慌情緒。問卷結果顯示(圖2),受訪學者中有72%的人作為學術研究者不感到安全,65%的人對與中國的合作感到擔憂,86%的人認為現(xiàn)在比五年前更難招募頂級國際學生。

這些心理因素對行為意向產生了影響,有45%的受訪者希望避免申請聯(lián)邦經費,61%的受訪者已經考慮過離開美國。盡管絕大多數(shù)受訪者(89%)表示他們仍愿意為美國科學技術研究做出貢獻,“中國行動計劃”可能已經對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產生了長期的負面影響。

圖2. 華裔學者的心理和意向占比。其中“是否考慮避免申請聯(lián)邦經費”的問題只詢問了已獲得經費的研究人員。

參考文獻

[1] H. Holden Thorp. The China Initiative must end.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656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集智俱樂部”。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shù)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