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禁毒路上“最美志愿者”_全球觀天下
“最美志愿者”余佳正在宣傳禁毒知識
“老代”常說,余佳是那個改變他人生的人。因為有過吸毒史,曾經的他敏感、自卑,活在對母親、妻女的愧疚里,抗拒跟任何人接觸。直到余佳的出現,讓他有了重新開始的信心,還堅定了他幫助其他“同伴”回歸社會的決心。
(相關資料圖)
余佳是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禁毒大隊的一名禁毒民警,負責社戒社康人員的幫扶回歸工作,除了“老代”,“老徐”“霞姐”“瑪琳”等桃源社區(qū)戒毒康復人員都是她的幫扶對象。
因工作成效突出,余佳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優(yōu)秀公務員稱號8次、局長嘉獎令6次;2022年被昆明市公安局評選為首批“禁毒社會化管理行家”“最美志愿者”。
從“癮君子”到禁毒志愿者 想幫助更多人重新開始
如果沒有接觸到毒品,“老代”本該過著讓大多數人羨慕的生活,家里經營著酒生意,有著心愛的妻子和一對可愛的女兒,日子過得溫馨且幸福。2013年,“老代”在昆明某娛樂場所結識了一幫吸毒人員,出于好奇心,他也學著對方的樣子吸了一口。沒想到,就這一口,讓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之后,“老代”去娛樂場所的頻率越來越高,毒癮也越來越大。2015年,在被警方查獲的時候,“老代”因為吸毒,已經花光了家里的300萬元。
在強制戒毒的時候,“老代”得知了母親去世的消息,自責、后悔,各種情緒充斥著他的內心,他這時才明白,吸毒讓他失去了什么。從禁毒所回家的一段時間,他羞于面對妻子和女兒,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想跟外界有任何接觸。
當一身警察制服的余佳走進家門時,“老代”更是滿臉排斥,他把余佳視作是站在自己對立面的“敵人”。那天的他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坐著聽余佳與妻子女兒聊天,跟他想象中不一樣的是,余佳并沒有把他當成一個特殊的人,她更像是一位來家里做客的朋友,妻子、女兒都很樂意跟她交流。
從那以后,余佳時不時就會給他打通電話,噓寒問暖,工作經過他家附近時,就主動上門看望他們一家,還會帶他去參加禁毒大隊組織的志愿活動。慢慢地,“老代”意識到,自己是可以被社會所接納的,他暗暗立下決心:直視自己的錯誤,然后換一種心態(tài),重新開始。
“她就像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我和我的家人都特別感謝她?!焙髞淼摹袄洗背ㄩ_心扉,逐漸回歸了正常生活,經營著家里的生意,下班回家就能吃到妻子做的飯菜,兩個女兒也陪在身邊,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他們說 要一直跟“小佳姐姐”走下去
余佳幾乎記得跟每一名社戒社康人員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她和禁毒大隊的同事一起積極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了“民警+社區(qū)干部+禁毒社工+戒毒康復者”的禁毒志愿服務模式,通過對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人員開展“第一站”關懷、溫情家訪、 就業(yè)技能培訓、心理援助愛心小屋、我是禁毒宣傳員、行為干預等六大系列活動,提升他們的歸屬感、社會價值感,回歸社會的心理適應能力、就業(yè)能力及轄區(qū)群眾、家屬對其的接納程度,幫助他們脫離毒品、找回自我,重塑人生。
2022年,盤龍分局禁毒大隊聯合云南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創(chuàng)建了“同伴教育”孵化營,組織社戒社康代表開展“同伴教育”輔導員專業(yè)培訓,傳授戒毒康復“同伴教育”的意義、理念、技巧等知識,讓一部分戒毒康復人員代表通過培訓成為“同伴教育”輔導員后,充分發(fā)揮“傳幫帶”效應,運用專業(yè)的知識、同伴集體的力量幫助身邊同樣有吸毒經歷的同伴回歸社會。
作為“同伴教育”孵化營的核心成員之一,余佳有著很深的感觸。她說,禁毒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希望可以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構建起“困難共幫、心事共享”的同伴互助網格,幫助更多的社戒社康人員建立健康的交友圈,更好地融入社會。參加培訓的“老徐”“霞姐”也都表示,他們在培訓中有了很大的收獲,將來可以運用在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更好地幫助需要幫助的“同伴”。
“我們曾經作為被幫扶者,感受到了關心和溫暖,如今,我們也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其他人。我們會一直跟著小佳姐姐走下去。”這是“同伴教育”輔導員們的共同心聲。(記者 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