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齊國故城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都城,是列國中最為繁華的都市之一,也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齊國故城建于淄河的西岸,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周長14公里,城基寬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的遺跡。齊國故城由大、小城兩部分組成,小城的東北部伸進大城西南隅,兩城相連接。小城是國君居住的地方,又名宮城。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的居住區(qū),又名廓城。兩城城墻周長21公里,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
故城的城墻多數(shù)已湮沒于地下,現(xiàn)僅存一些斷垣殘跡。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專家對小城西垣、北垣、大小城交接處和大城北垣東段進行“解剖”,根據(jù)出土文物判斷,小城西垣筑于戰(zhàn)國時期,小城北垣始筑于春秋時期,大小城交接處的大城西垣建于春秋時期,大城北垣東段分筑于西周、春秋與漢代。
泱泱齊國已逝,城墻還在訴說歷史。2018年,齊國故城小城城墻遺跡保護展示工程實施,將齊故城小城北墻、東墻北段和西墻北段近3.5公里的城墻遺跡整體保護起來,使得我們今天能更清晰感受齊國曾經(jīng)的輝煌。
下期,我們將帶大家走進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臨淄區(qū)南馬坊戰(zhàn)國大墓。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超穎 段淇耀 郭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