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細胞》旗下《醫(yī)學》(Med)雜志在線發(fā)表了我國學者關于女性衰老規(guī)律、變化表現等的最新研究,首次系統(tǒng)揭示了中國女性衰老過程中激素水平、免疫能力等方面的生物學標志物。
“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接受激素替代療法的個體的多個衰老指標發(fā)生‘年輕化’,衰老的‘時鐘’一定程度上被撥慢了?!闭撐墓餐ㄓ嵶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研究建立了中國女性的多層次復合時鐘,如面部時鐘、激素時鐘、免疫時鐘等,通過時鐘進行多個維度的衰老評估具有更高的預測準確性。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衢州市人民醫(yī)院聯(lián)合研究團隊建立了涵蓋20—66歲中國女性的自然人群隊列,要求志愿者長期在本地居住、無重大疾病、規(guī)范飲食和作息等,以降低自然衰老以外的因素對研究帶來的影響。鎖定研究隊列后,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受試者的表型組、(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等,結合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系統(tǒng)探究了中國女性衰老的多維標志特征。衰老多組學數據的整合精準地揭示出衰老的“本質”,即炎癥激活、激素調節(jié)紊亂以及多組織功能退化。
“例如,血液中幼稚態(tài)T細胞的減少和毒性T細胞增加這兩個表現是免疫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闭撐墓餐ㄓ嵶髡摺⒅袊茖W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介紹,此外,炎癥相關蛋白上調與增齡高度正相關,血漿中脂質的積累和類固醇激素相關代謝物減少也是衰老的重要特征。
研究獲得的衰老“時鐘”清晰指向了30歲和50歲這兩個關鍵時間點:30歲左右的衰老主要表現為代謝水平的脂質累積和類固醇分子減少;50歲左右表現為器官、細胞和分子等方面的劇烈變化。
“這兩個時間點上都出現了明顯的衰老相關指標的變化。”張維綺解釋,“我們認為這兩個時間點與生育和更年期十分吻合,這期間女性內分泌水平發(fā)生較大波動,提示激素的改變是女性衰老的關鍵影響因素?!?/p>
衰老“時鐘”能不能成為評價延緩衰老的手段呢?研究人員將接受過長期激素替代療法的志愿者和同年齡段未接受過治療的人群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前者的多個衰老相關參數,如炎癥蛋白、肝損傷標志物等都朝著年輕狀態(tài)改善,她們的激素時鐘、免疫時鐘、代謝時鐘等的速率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延緩趨勢。研究還發(fā)現補充隨增齡下調的血漿代謝物(如豆蔻酸、戊酸等)能夠顯著延緩人動脈內皮細胞衰老、改善內皮細胞的功能,這提示了這些代謝物具有干預人類血管衰老的潛力。(記者 張佳星)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合作 | 我要投稿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郵箱:396 029 142@qq.com
版權所有 基金播報
網站所登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為傳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