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為香港第2大致命癌癥,排便習慣改變是常見癥狀之一,但亦可以全無癥狀。近日臺灣出現(xiàn)一宗案例,一名60歲男子沒任何病痛或癥狀,但卻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fā)現(xiàn)自己罹患大腸癌,發(fā)現(xiàn)是與1個常見飲食習慣有關。該類食物被世衛(wèi)列為致癌物,若每日進食,患大腸癌的風險高近2倍。
男子毫無癥狀 突然患大腸癌
綜合臺媒報道,該名陳姓男子60歲居于臺中,近日他參加當局大腸癌免費篩檢,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查后,結果呈陽性,隨即往醫(yī)院求診。為何呈陽性?主診醫(yī)生肝膽腸胃科醫(yī)生曾宇辰表示,患大腸息肉、腫瘤或痔瘡出血均為常見原因。
(資料圖)
該男子進一步照大腸鏡檢查后,證實罹患大腸癌,需接受手術治療。他表示,自己平時身體狀況良好,很健康,沒患任何疾病或異狀,不明白為何會患癌。
根據香港衛(wèi)生署及癌癥網上資料中心資料,大腸癌病發(fā)初期亦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若有癥狀,常見病征如下:
1.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粘液,或直腸出血
2.排便習慣突變
3.糞便形狀改變
4.大便后仍有便意
5.無故體重下降
6.下腹不適
7.手腳冰冷
8.疲倦
9.心跳加速
10.氣喘
11.面色蒼白
12.頭暈
無癥狀患大腸癌 揭1常見飲食習慣出事
曾宇辰醫(yī)生診癥后發(fā)現(xiàn),該男子飲食偏愛吃肉,每餐也要吃大量肉類,甚至要吃兩份以上,但很少吃蔬菜。醫(yī)生指,該男子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可能是致癌原因之一。根據香港衛(wèi)生暑資料,大腸癌主要有5大成因,多肉少菜正正是誘因之一:
1.高動物脂肪飲食習慣
2.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3.缺乏運動
4.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
5.結腸長期發(fā)言或長出息肉
每日吃1條半腸仔風險高18% 加工肉類易致癌中風
世衞轄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早于2015年已公布加工肉致癌研究結果,把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第1組); 紅肉則“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IARC指,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 吃得愈多,風險愈大。50克加工肉類的份量,大約相當于1.5條香腸或2片煙肉或2片火腿或3塊午餐肉。
常吃3類食物 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飲食與大腸癌關系密切,特別是不良飲食習慣會引致大腸癌出現(xiàn)。臺灣大腸直腸外科醫(yī)生陳威佑曾發(fā)文指出,過量攝取以下3類食物,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1.高油脂食物
2.加工食品
3.酒精
8個習慣與大腸癌關系密切 增致癌風險
胃腸肝膽科醫(yī)生錢政弘亦曾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大腸癌有一些危險因素,除了一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外,有不少因素都與生活習慣有關,并可分為關聯(lián)性較強及關聯(lián)性一般。以下8個因素致癌風險較明顯:
1.肥胖
2.常吃加工肉類或紅肉
3.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4.吸煙
5.飲酒
6.糖尿病患者
7.發(fā)炎性大腸炎
8.缺乏運動
常熬夜飲珍奶也會患大腸癌?小心7大習慣
愛飲珍珠奶茶、熬夜、返夜更人士患大腸癌風險也高?錢政弘醫(yī)生曾在其Facebook專頁指,以下7個因素與大腸癌風險關聯(lián)性一般,但亦有一定致癌風險:
1.含糖類食物及飲料
2.接受抗生素治療
3.病原菌增生
4.輪夜班
5.接受癌癥治療
6.膽囊切除
7.子宮內膜癌
1類食物比蔬果更有效防大腸癌?
外科醫(yī)生陳榮堅曾表示,腸道環(huán)境是其中一個患大腸癌的重要因素,因為足夠的纖維及水分能夠有規(guī)律地排便及減少便秘的情況發(fā)生,當糞便囤積在腸道太久,會不利于腸道環(huán)境,甚至可能會產生息肉,最后導致癌變。
因此膳食纖維有預防大腸癌之效,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的蔬果并不是最強的防癌食物。醫(yī)生拆解蔬果的防癌功效,并推介1類食物比水果、蔬菜更有效預防大腸癌:
·水果
·蔬菜
·全谷物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合作 | 我要投稿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郵箱:396 029 142@qq.com
版權所有 基金播報
網站所登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為傳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