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為何成大明王朝少見最有能力的內(nèi)閣首輔?


(相關資料圖)

這個出身“家甚貧,親執(zhí)勞事”的楊士奇早年靠鄉(xiāng)村教師得意糊口,由于才學出眾,被郡守推薦了一份和教育有關的工作。因為聲名遠播,在建文帝繼位不久,被廷臣推薦為教授,緊接著又成了翰林編纂,負責編修《太祖實錄》。

撰文:趙立波

正統(tǒng)九年,(明英宗正統(tǒng)九年,即公元1444年,甲子。正統(tǒng)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位時的年號)。八十歲的五朝元老楊士奇走完了光輝傳奇的一生。從建文帝、永樂、洪熙、宣德加上正統(tǒng)初年一共五朝,在內(nèi)閣四十三年,創(chuàng)造了大明王朝從政時間最長,實權最大的內(nèi)閣“非典型宰相”,并開創(chuàng)了明代“臺閣體”詩風創(chuàng)作,影響了大明王朝的歷史重大進程。

楊士奇

這個出身“家甚貧,親執(zhí)勞事”的楊士奇早年靠鄉(xiāng)村教師得意糊口,由于才學出眾,被郡守推薦了一份和教育有關的工作。因為聲名遠播,在建文帝繼位不久,被廷臣推薦為教授,緊接著又成了翰林編纂,負責編修《太祖實錄》。由于不涉及政治權利,明成祖朱棣奪位成功后,依舊使用他,改任翰林編修,沒多久又提升為侍讀?! ∵B他自己都沒想到,由于朱棣改寫了歷史,讓他迅速從虛職崗位跨越到內(nèi)閣重要權利部門,開始參與重要政務的處理。朱棣的信任他,叫他做太子老師,輔佐學識和處理政務能力,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后,楊士奇受命輔佐太子監(jiān)國,成為當時朝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他的這個太子學生位置并不牢固,原因是他弟弟朱高煦過去立有戰(zhàn)功,甚至朱棣“許以事成立為太子”《明史·楊士奇?zhèn)鳌范蟪冀鹬业热苏J為嫡長子一直是祖制規(guī)定下來的,且朱高熾仁慈寬厚,又有個好皇孫,應該立為太子。就這樣長子朱高熾在楊士奇的輔佐下得以處理政務。也就在這時,次子朱高煦和其黨羽并不甘心,“合而間太子”、“造飛語動搖監(jiān)國”,朱棣因此“頗心動”亦有心換上朱高煦的意思。楊士奇此時的作用非常重大,他認為太子是個人才“聰敏無比”,并且十分孝敬,“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最終才讓朱棣堅持沒有廢去太子?! 〈撕蟮臄?shù)年里,楊士奇在“保衛(wèi)太子戰(zhàn)”中嘔心瀝血。在其繼位后,對這個老師和另外的蹇義感激地說:“朕監(jiān)國二十年,左右造謠攻擊,天天提心吊膽,如果沒有你們二人保護,我恐怕沒有今天?!薄 ?424年,47歲的朱高熾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終于繼位,是為明仁宗,改年號為洪熙,楊士奇也得以水漲船高,被擢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在內(nèi)閣四名大臣中位居守輔。君臣一些生動對話,可知楊士奇在引領明朝內(nèi)閣作風的重要性。一次,明仁宗問楊士奇說:“北人學問,不逮南人”,楊士奇則說,:“長材大器多出于北方,豈但南人可用耶?”朱高熾在帝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去世了,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在楊士奇等人的盡力輔佐下,出現(xiàn)了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時期。宣德三年(1428)的六月,一日早朝散去,宣宗召見楊士奇推心置腹地問他說:“年來貪濁成風,何也?”楊士奇回答說:“永樂已有之,今為甚耳!”接著宣宗又追問:“那么你說現(xiàn)在誰貪污的最嚴重?”楊士奇以“劉觀”作為回應。宣宗又問:“誰可代替劉觀?”楊士奇最后推薦了通政使顧佐,至此楊士奇在三朝已經(jīng)得到絕對信任的程度,其在內(nèi)政輔佐上更是務實勤懇,對明初的農(nóng)田水利、吏治整頓和人才推薦均有不凡建樹?! 【艢q的小皇帝明英宗繼位后,太后對楊士奇的信任有增無減,加上楊榮、楊溥的三楊,兢兢業(yè)業(yè)把政策延續(xù)性推進的非常好,一時之間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這些與楊士奇等人有著緊密關系。最終,出現(xiàn)了歷史上的“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楊士奇之所以能夠長期主政,與他的能力和作風有著重要關系,他常說:“天下萬世之事,當以天下萬世之心處置,如有一毫出于私意,不論厚薄皆當獲罪神明?!薄渡賻煑罟髠鳌贰 ≌y(tǒng)初年,朝政清明均為三楊等人的功勞,楊士奇也因此晉為少師。次年,乞求退休,沒能得到批準,之后明英宗給他放假回鄉(xiāng)歸省,幾年后,楊士奇開始淡出政治中心,至此楊士奇歷經(jīng)五朝,期間雖然皇帝更迭頻繁,但是正因楊士奇的重要守輔作用,才讓朝政未出現(xiàn)震蕩,而有序交接發(fā)展。  楊士奇幼年生活困苦,做了守輔后,“儉約一如布衣時”,幾十年的主政生涯中從不接收賄賂,甚至多次要求辭去一部分俸祿,如洪熙元年(1425)楊士奇以大學士的身份再兼任尚書職務,堅決要求辭去上書工資。一旁的同僚建議他應該辭掉薪俸少的學士工資,楊士奇不同意說:“辭俸祿就應當辭掉多的,為什么要取這個虛名呢?”在楊士奇的帶動下,甚至一度出現(xiàn)了兼職崗位領一份工資的風氣,明仁宗對此評價說:“士奇真能廉,如果當官的都能這樣,世上還有有貪官污吏嗎?”《明史》  由于楊士奇反彈拒腐,每年的收入能夠僅僅能夠維持生計,“家未嘗有百緡之畜”,正是靠著自我的學識、能力、機遇和廉潔,最終造就了大明王朝五朝元老的為官傳奇。

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