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歷史會說話VII書畫傳習錄⑩】最大、最久遠、最完整……四川這些“摩崖石刻之最”超寶藏!|環(huán)球速遞
(資料圖)
筆墨紙硯,四寶匯聚,詮釋東方雅韻;
宗師巨匠,薪火相傳,賡續(xù)中華文脈;
書畫遺跡,古韻留香,鐫刻千載榮光。
以“文化傳承 強國有我”為主題的第二屆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已經(jīng)啟動,中國書畫傳習熱潮正澎湃。
5月22日起,四川新聞網(wǎng)-首屏新聞推出《冷歷史會說話第七季:書畫傳習錄》,帶你走近文房四寶、書畫大咖及文化遺跡,通過預告視頻+音頻+海報的呈現(xiàn)形式,看到一個“筆尖上的四川”,一起諦聽天府文脈傳承與發(fā)展的足音!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文化遺跡篇”:最大、最久遠、最完整……四川這些“摩崖石刻之最”超寶藏!
你知道什么是摩崖石刻嗎?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起源于遠古時代,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tǒng)技法和審美,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遺跡和藝術瑰寶。
說起四川的石窟石刻,大家不約而同會想到樂山大佛,通高71米的樂山大佛坐落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匯處,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其實,除了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四川還有不少知名的石窟古跡,比如四川雅安市滎經(jīng)縣的“何君閣道碑”,就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摩崖石刻?!昂尉w道碑”已有大約1900多年的歷史了,并且幸運的是,由于受到一個巖石腔保護,避免了外界環(huán)境腐蝕,所以保存還算完好。在光滑平整的巖壁上,清晰記載著東漢建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派人在此修建古棧道一事,碑文共有52個字,書法風格極具早期漢隸典型特征,結體寬博,橫平豎直,波磔(zhé)不顯,古樸率直,以篆作隸,反映了由篆及隸的演變過程,被稱為“東漢隸書之冠”。宋代洪適(kuò)評價說:“字法方勁,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縫掖者,使人起敬不暇”。翻譯成現(xiàn)代的語言,大概是:東漢的隸書,《何君閣道碑》算是開頭的。字形方正遒勁,古雅的韻味最為醇厚。好比我們看見那戴著殷商時代的黑布禮帽,身著儒士寬袍大袖禮服的人,令人肅然起敬。要學這字呀,即使寫禿的筆堆成一座墳,也不見得能沾上它的邊。
"何君閣道碑”對研究西南地區(qū)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認識波磔(zhé)分明的成熟隸書形成過程和書法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上面談到了“最大”“年代最久遠”的摩崖石刻,接下來再為大家介紹一個“川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那就是西月臺摩崖石刻。
西月臺位于四川省營山縣三元鄉(xiāng)橋頂村,因為這里一座絕壁上有一懸石自然脫落,形成一處酷似月亮的圓形禿石,禿石直徑約80公分,坐西朝東,好像玉兔下凡,所以有了這個形象生動的名字——“西月臺”。這里有100多樽摩崖石刻,除了釋迦牟尼、彌勒佛、文殊、普賢等佛像外,還刻有“西游記”、“八仙過?!钡热宋锖凸适?。龕首“洞天福地”四字,豐筋多力、文采炳煥。西月臺堪稱營山縣乃至整個川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保護價值。
其實,除了以上介紹的摩崖石刻,咱們四川還有超多其他寶藏石刻,比如安岳的摩崖石刻造像,不僅有佛像、觀音,還有規(guī)模宏大的盛唐經(jīng)文;還有雅安蘆山縣罕見的北宋摩崖石刻;綿陽梓潼縣臥龍鎮(zhèn)五一村的臥龍千佛巖摩崖造像等。
今天就不一一給大家詳細講述啦,總之,四川的摩崖石刻不僅僅是精美的景觀,更是集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于一體的重要文獻,如果哪天去參觀某處的摩崖石刻,不妨放慢腳步,細細體悟其中的歷史韻味吧。
下期節(jié)目我們將為您講述“文化遺跡篇”:中江塔梁子崖墓:東漢丹青 四川最古老的繪畫書法墨跡
5月22日起,《冷歷史會說話第七季——書畫傳習錄》開啟,四川新聞網(wǎng)、首屏新聞客戶端、喜馬拉雅邀您走進書畫藝術的“前世今生”,一起諦聽天府文脈傳承與發(fā)展的足音!
策劃:楚彥 唐明 陳浩 侯敬文 蔣娜
文字:趙梓君
錄音:李趙卓
音頻剪輯:李趙卓
封面設計:何如冰
資料來源:唐林《四川美術史》及相關文章、華西都市報、網(wǎng)絡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本網(wǎng)(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chǎn)權為四川新聞網(wǎng)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jīng)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