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人物:當初王朗投奔徐州的陶謙受到陶謙的禮遇,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各地州郡對于朝廷基本置之不理,王朗說服陶謙派人到朝廷朝見漢獻帝向獻帝進貢,漢獻帝得知王朗的做法后對王朗頗有好感于是任命他為為會稽太守。
2、王朗為人節(jié)儉慷慨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經常拿出自己的財物接濟窮困的人,因此受到百姓們的擁戴。
(相關資料圖)
3、等到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王朗想北上逃回中原歸順朝廷,卻被孫策抓住。
4、孫策因王朗是一介名流之士就對王朗逃亡的事既往不咎。
5、2、王朗雖然留在了江東但并沒接受孫策的封的官職,后來曹操征召王朗,王朗經過數(shù)年才回到中原被曹操任命為任命為諫議大夫。
6、曹魏建立以后王朗先后遷任御史大夫,大司徒被封為蘭陵侯,先后侍奉曹丕 曹睿兩代皇帝,王朗死后配享曹操廟庭。
7、歷史上并沒有關于王朗和諸葛亮臨陣舌辯的記載,小說情節(jié)系小說家虛構。
8、二、簡介: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
9、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
10、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11、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
12、后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后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
13、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14、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15、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
16、王朗在逃亡失敗后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17、后為曹操所征,因戰(zhàn)亂輾轉數(shù)年后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18、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19、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20、曹丕受禪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xiāng)侯。
21、曹叡繼位后,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22、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謚號成。
23、其孫女王元姬,嫁于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24、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
25、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相信通過王司徒本名是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