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文章養(yǎng)成計劃#
作者:洞見·瑾山月
不要和豬摔跤。
(資料圖)
99歲的查理·芒格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道:
“我的長壽秘訣就在于,不把人性想得太好。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氣和厭惡,就相當于是在懲罰自己。”
人性是這世上最不經推敲的東西,一味與之較勁,只會讓自己在痛苦中身心俱疲。
不與人性較真,不為爛事煩惱,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
01
人性,永遠經不起推敲。年輕時的芒格,曾就職于一家律師事務所。
合伙人加勒特,對他十分器重。經常安排他負責一些高端客戶,還手把手教他業(yè)務。
芒格對此很是感激,視加勒特為良師益友。
可就在某一天,芒格忽然被人舉報。說他磨洋工給公司帶來了2萬元的損失。
而舉報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加勒特。
原因十分簡單,因為芒格沒有先接待他的客戶。
隨后,律所給出警告,要求芒格把損失補上。
但這難不住芒格,他很快就為公司賺回了5萬。
只不過,這樣一來,加勒特就更加不滿。開始視芒格為自己的威脅,各種找茬。
芒格實在疲于應對,只能離開律所,另謀出路。
很多年后,傳記作者珍妮特問芒格:你憎恨加勒特嗎?
芒格意味深長地說:我們的關系很復雜,人本身就是復雜的動物。
這世間從來沒有純粹的好人與壞人。
利益相合時,大家是同盟好友,相互借力,彼此照拂。
利益相左時,人又不免陷入紛爭,少不了傾軋與算計。
這并非某個人的過錯,而是人性使然。
作家劉震云,講過一個“撿布袋”的故事。
老丁和老韓是一對好友,兩家向來親密無間。
一天,兩家孩子一起出門玩耍。
回來時,撿到一個布袋,里面竟裝著十幾塊大洋。
為了獨吞這些錢,老丁和老韓一夜反目,鬧得人盡皆知。
最后,“撿布袋”的事,傳到了失主老曹耳朵里。
老曹趕來要錢,老丁不想給,老韓卻一改自私的嘴臉,主動將錢交了出去。
其實,老韓并非“拾金不昧”,他只是想結交老曹這個富貴朋友。
就像東野圭吾說的: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世上,從來沒有完全正確的人,誰走近了看都是一堆毛病。
當你接納人性復雜,就不會對他人抱有過高期待。
更不會去計較,用他人的錯,來戕害自己的生命。
02
和人性較勁,受傷的只能是自己。有句話說得好:
永遠不要在爛人身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人會煩、會累、會厭、會傷神、會心碎。
我們總會遇到拜高踩低,嫌貧愛富,落井下石的小人。
和他們置氣,非但改不了人性幽暗的事實,還會令自己勞心傷神。
作家大米在小說《小巷人家》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林武峰是蘇州壓縮機廠的高級工程師,他是個熱心腸,不管誰找他幫忙,從來都是盡心盡力。
作為60年代的大學生,他還時常幫鄰居的孩子輔導功課。
后來,廠子效益不好,發(fā)不出工資,不少人干起了兼職。
林武峰為了養(yǎng)家,也利用周末時間去小廠子擔任技術指導。
在當時,這種情況很常見,領導們也不會做過多計較。
誰曾想,就在他競聘副廠長的節(jié)骨眼,有人寫了匿名信舉報他,害得他被停職調查。
緊接著,同事們開始對他指指點點,徒弟們也紛紛和他斷了聯系。
林武峰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大家表面上都很尊敬他,怎么會有人背后使絆子。
他拉著同事理論,找領導辯解,可最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替他說句話。
林武峰越想越氣,又想找朋友和鄰居幫忙,結果大家也都繞著他走。
最后,他被氣得一病不起,高燒不退,吃不進飯,睡不著覺,頭發(fā)白了大半。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落魄時受小人欺辱,火氣難消,一連幾天都沒胃口吃飯;
被人嫉妒遭人算計,在反復拉扯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明明知道人性本惡,可碰上這種爛人,還是忍不住與之較勁。
最終,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耗盡了身體的能量與元氣。
國學大師齊善鴻說:疾病的第一發(fā)動力量,來自心中的負能量。
復雜的人性,恰似一個黑洞,總能聚攏起滿滿的負能量。
與之糾纏太深,就是用一股股暗黑力量,摧毀我們自己。
03
接納人性的復雜,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95歲那年,芒格在接受NBC采訪時,曾說:
“不嫉妒、不怨恨、不糾結于煩惱,保持心情愉快……這些簡單的事,足以讓生活變得更好?!?/p>
遇事不較真,待人不苛責,是寬容的哲學,亦是養(yǎng)生的智慧。
倪萍在《姥姥語錄》里講過一個故事。
剛解放那會,村里要劃分地主富農,富人們害怕了,開始想辦法藏東西。
有個人來求姥姥,幫忙藏幾十匹布。姥姥心善,經不住求,決定幫這個忙。
誰知多年以后,這人為了自保,竟揭發(fā)了姥姥。
姥姥當時氣得嘴唇發(fā)紫,差點背過氣兒去。
但很快,姥姥就想開了:人本性如此,又何必再計較。
想通后,姥姥心情大好,能吃能睡,身子骨更加硬朗。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他人的誹謗、背叛、落井下石,你越在意越是難以自拔。
接受人性的不完美,不去理會,別人的惡意就不會傷你半分。
作為世界級投資人,查理·芒格一生閱人無數。
但他從來都是就事論事,不與人做過多糾纏。
有一年,他收購的喜詩糖果,遭遇惡性競爭。
帶頭的是一個名叫拉塞爾的糖果制造商。
這人本性不壞,但因瀕臨破產,開始攻擊喜詩。
他不僅抄襲喜詩的產品,還壓低價格,大搞促銷。
喜詩的一位高管,也是芒格的合作伙伴哈金斯氣不過,打算上門理論。
但芒格拉住他,說:如果拉塞爾侵權,我們告他就行。
很快,拉塞爾得知芒格要起訴,停止了侵權和價格戰(zhàn)。
然而,哈金斯卻不依不饒,仍想去找拉塞爾要說法要賠償。
這次,又是芒格拉住他,告訴他到此為止,別再浪費精力。
整個過程,芒格都只盯住怎么解決事,而不是怎么對付人。
而這種不與人較勁的智慧,終令芒格以平和的心態(tài),活成了商界的長壽傳奇。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糾自輕松。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洞悉人性幽暗,不會用他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
最新的一期訪談中,有人問芒格:人要怎么才能健康快樂地活到你這么大?
芒格開玩笑似地說:
“不要和豬摔跤,讓有毒的人滾出你的生活。
和豬摔跤,除了把自己弄臟,什么也得不到;和有毒的人來往,除了讓自己中毒,也一樣什么都得不到。”
不跟人性較勁,不和豬摔跤,是通達的智慧,也是養(yǎng)生的法門。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