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湘軍之父、中興名臣曾國藩最親信的幕僚,提前近半個世紀預(yù)測了大清的崩潰,被譽為“天才預(yù)言家”。他學識淵博,留下一部54卷的《能靜居日記》,是研究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歷史的核心歷史資料之一。他后半生歸隱常熟,建造一座依山傍水的花式園林。2021年12月10日,江蘇試點古典園林免費開放,由他始建的園林在列。這個奇人,就是常熟趙園最初的主人——常州人趙烈文。
2022年1月1日起,常熟曾趙園等6個古典園林被列為首批古典園林免費向公眾開放試點。
0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趙烈文(1832—1893),字惠甫,號能靜居士,江蘇陽湖(今屬常州)人,出身官宦世家。陽湖趙氏是當?shù)匾粋€聲勢顯赫的家族。其父趙仁基為道光六年(1826)進士,官至湖北按察使。其母方蔭華是著名駢文家方履篯的妹妹,出身名族。趙烈文生于休寧縣官署,十歲時父親病逝,家道中落,由母親艱難撫養(yǎng)成人。
趙烈文在十八歲、二十歲、二十一歲時三應(yīng)省試,均不中,遂絕意科舉,一心鉆研學問。他的四姐夫周騰虎在曾國藩幕府中任職。姐夫深知其賢,便把他舉薦給曾國藩。咸豐五年,曾國藩組織湘軍跟太平軍作戰(zhàn),初期并不順利。這個時候,有人推薦來一位幕僚,這人就是趙烈文。
能靜居
初入幕府,曾國藩并未安排趙烈文實際性的任務(wù),只讓他到基層去走走,到駐守南昌的湘軍主力周鳳山營觀摩學習。觀摩完畢,趙烈文回去向曾國藩報告說,周鳳山營軍紀懈怠,“未足恃”。曾國藩平素最不喜空口無憑的書生之論,聞言不樂。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距趙烈文的論斷不到十天功夫,周鳳山軍果然潰敗。
曾馬上把趙請來,請他講周鳳山湘軍必敗緣由,趙向曾講了一番自己的看法。自此之后,曾對趙極其信任,成了他主要的幕僚之一。隨著曾國藩職務(wù)的變遷,趙烈文一生四次入曾幕。深得器重,軍事上多所謀劃。后得到曾國藩保舉,曾任易州知州,中年辭職歸。其年少時即有才名,對佛學、易學、醫(yī)學、軍事、經(jīng)濟之學都有涉獵。著有《天放樓集》《能靜居日記》54卷。是研究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歷史的核心資料之一,尤其是詳細記錄了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前后經(jīng)過和語錄事實。其中就有與曾國藩討論時局時,他拋出的“不出五十年”大清滅亡驚世之論!
《能靜居日記》
02
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們看待這種已經(jīng)發(fā)生的寓言,可能難以體會這個論斷的超前與驚人,但聯(lián)系到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就能稍稍理解預(yù)言者的遠見卓識。
19世紀60年代,適逢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媾和,加上太平天國被消滅(1864年),政治上出現(xiàn)了一個相對和諧時期,大清王朝的政治舞臺上涌現(xiàn)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力挽狂瀾、重振大清國威的能人重臣。他們積極推行洋務(wù)運動,開辦工廠、購買軍艦、恢復(fù)各項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連老佛爺慈禧太后也投入了難得一見的熱情,因此,這一時期史稱“同治中興”。而就是在清王朝出現(xiàn)“中興”的繁榮局面時,趙烈文卻偏偏要唱反調(diào),膽敢在大清重臣曾國藩面前直言:大清土崩瓦解不過就是五十年內(nèi)的事情!
曾國藩像
這次談話發(fā)生在1867年7月21日晚,曾國藩與趙烈文進行了一次有關(guān)國家命運、前途的長談。這場談話在初鼓之后(深夜12點),趙烈文已入睡后又起來陪曾聊天,可見二人親密程度,具體情形如下:
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憂心忡忡地對趙說:
“京中來人云:‘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zhí)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奈何?”(摘自《能靜居日記》)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北京治安很差,不僅時常發(fā)生兇案,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百姓生活困苦,擔心發(fā)生民變。
趙烈文回答說:
“天下治安一統(tǒng)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趙的意思說,現(xiàn)在天下統(tǒng)一已經(jīng)很久了,勢必會漸漸分裂,不過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權(quán)威,而且中央政府沒有先爛掉,所以暫時不會出現(xiàn)分崩離析的局面。但據(jù)他估計,今后的大禍是中央政府會先垮臺,然后出現(xiàn)各自為政、割據(jù)分裂的局面;他進一步判斷,大概不出五十年就會發(fā)生這種災(zāi)禍。
聽了趙烈文這番話,曾國藩立刻眉頭緊鎖,沉思半天才說:“然則當南遷乎?”顯然,他認為清王朝并不會完全被推翻,有可能與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xiàn)的政權(quán)南遷后南北分治、維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樣。對此,趙烈文明確回答說:“恐遂陸沉,未必能效晉、宋也。”他認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東晉、 南宋那樣南遷偏安一隅,恐將徹底滅亡。
清朝地圖
曾國藩反駁說:“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壁w烈文立即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國勢之隆,食報已不為不厚。國初創(chuàng)業(yè)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后君之德澤,未足恃也?!彼J為清朝打天下時殺人太多,得天下太容易,好運氣已經(jīng)用完,君主再有德行也靠不住了。
經(jīng)過趙烈文的一一剖析,曾國藩被說服了,情不自禁地吐露心聲:“吾日夜望死,憂見宗祏之隕?!?/p>
03
不過,經(jīng)過這段深夜長談后,曾對趙的論斷仍無法或不愿完全相信,總感到清王朝還有一線生機。直到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旬),曾國藩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就在此時,曾國藩終于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親王奕?及文祥、寶鋆等高官,并在幾天之內(nèi)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見。這時他才知道,國家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yù)料,而朝中根本沒有可以力挽狂瀾之人。
同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869年7月7日)晚上,曾國藩對剛剛來到保定直隸總督府的趙烈文坦承自己對時局、朝政的失望,對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奕?、文祥、寶鋆、倭仁這些清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人品、見識、能力、優(yōu)點與弱點逐一分析點評了一番,分析點評的結(jié)果是他們皆非能擔當王朝中興重任之人。這些人尚且如此,其余的人更加庸碌無為,曾國藩不禁哀嘆清王朝的未來“甚可憂耳”。最終,他不得不同意趙烈文兩年前的論斷:清王朝已經(jīng)病入膏肓,難以救藥。
歷史驚人準確地應(yīng)驗了趙烈文的預(yù)言,清王朝終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趙1867年預(yù)言它不出五十年就徹底垮臺正好四十四年!而且,接踵而來的也是趙所預(yù)言的長期“方州無主,人自為政”即軍閥割據(jù)的混亂局面。當然,曾、趙二人已分別于1872和1894年去世,并未看到自己的預(yù)言成真,對他們來說,這或許倒是一種安慰。
04
第四次離開曾國藩幕府后,受曾國藩保舉,趙先后任河北磁州、易州知州,在短暫的宦海生涯中,他算得上是盡職盡責。坐堂理訟、下鄉(xiāng)查案、興修水利、考試文童,事事親力親為,官聲頗佳。但由于自身性格因素,不愿打著老師曾國藩的旗號升官發(fā)財。他的生平志向只不過是“求一技之安,得以安隱讀書而已”。于是,光緒元年(1875),趙烈文主動辭官退隱。辭官之際,他感到“如釋重負,身心泰然”,此后終身未再出仕。
而在此前,趙烈文已找好歸隱之地——常熟。同治四年(1865),趙烈文就有了不回常州,而在常熟終老的打算。這一年七月起,其日記中出現(xiàn)了多次與朋友一起在常熟城里“相宅”的記載。
趙烈文藏書樓 天放樓
一天,趙烈文與朋友喝完茶后,一起到城南九萬圩一帶游玩。他覺得此地臨山傍水,全城無此勝境。更驚喜的是,他還看到了這里一塊土地正在售賣。這里正是明萬歷御史錢岱所筑“小輞川”原址所在。清嘉慶、道光間為邑人吳峻基所有,初名水壺園,又名水吾園。趙從業(yè)主吳氏手中購得此地。
從同治四年(1865)買地起,至光緒十二年(1886)趙園完工,其建造過程前后長達二十二年,才終于建成。光緒元年(1875),他結(jié)束宦海生涯后便退居常熟。在常熟,除了偶爾外出訪友寄情山水之外,他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在趙園。趙烈文寓居常熟直至終老,光緒二十年(1894),他去世后,家境迅速衰落,趙園易手。此時,距趙烈文去世還不到20年。
曾趙園之趙園風光
新中國成立后, 1952年至1992年的四十年間,趙園與相鄰的同是江南私家園林的曾園一起,先后由常熟縣師范學校、蘇州地區(qū)師范學校、蘇州師范??茖W校使用。2003年,常熟市政府對趙園和曾園進行修復(fù),2005年兩園融為一園對外開放,稱為曾趙園,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2021年12月10日,曾趙園被列為江蘇首批古典園林免費開放試點,于2022年1月1日起免費開放。
Copyright @ 2008-2020 www.jjzk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周刊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我們:829 87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