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御技術支撐第3期專題培訓會舉辦
(資料圖)
為總結交流“七下八上”關鍵期駐守防御支撐和應急處置經驗,研判風險趨勢,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huán)部、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近日組織召開202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御技術支撐專題培訓會(第3期)。
會議指出,今年“七下八上”關鍵期較往年形勢更為嚴峻,極端天氣頻發(fā),北方出現(xiàn)多輪暴雨過程,東北中部、華北東部等地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多地日降雨量打破歷史紀錄。其中,京津冀地區(qū)更是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并引發(fā)嚴重災情。防御專家團隊堅決貫徹落實部、局黨組部署要求,全部堅守崗位,并按照防御響應要求,克服重重困難,第一時間奔赴防災救災一線,會同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專家實時會商研判,巡查排查隱患和風險區(qū),共同筑牢群眾的家園防線,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會議強調,“七下八上”關鍵期雖已經過去,但從地質災害發(fā)展趨勢會商研判來看,地質災害防御工作仍不能放松,全國多地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仍然高發(fā),地質災害風險高。專家團隊要慎終如始做好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堅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協(xié)助指導基層抓好下一階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強化風險預警,緊盯汛情雨情,提前部署好巡查排查,強化危險區(qū)管控;要加強重點地區(qū)地質災害防范,駐守四川、重慶、貴州、甘肅、陜西等可能出現(xiàn)暴雨或大暴雨地區(qū)的專家團隊要細化應急預案,緊盯短臨預報;要細致做好雨后地質災害防范,對前期經歷過強降雨的地區(qū),要認真開展復盤總結,補齊短板;要指導地方加強調查排查和監(jiān)測預警工作,充分發(fā)揮專家團隊的技術優(yōu)勢,指導、協(xié)助地方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駐守廣東、廣西、北京、河北等11個省(區(qū)、市)的專家團隊就近期防御駐守支撐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交流分享,來自局屬單位的66名駐守專家和205名機動專家參加培訓。
供稿單位: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
作者:褚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