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您當前的位置:聚焦>正文

環(huán)球滾動:家用投影最佳距離_家庭投影入門指南

2023-07-04 19:57:46 來源: 互聯(lián)網(wǎng)

hello大家好,我是城鄉(xiāng)經(jīng)濟網(wǎng)小晟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家用投影最佳距離,家庭投影入門指南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上篇講到了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投影儀和幕布,本篇接著講如何安裝。

綜合來看吊裝還是目前的主流選擇,畢竟在家庭里選擇投影系統(tǒng),一般還是會追求一定畫質(zhì)的,側(cè)向投影的畫質(zhì)損失太大,而桌面正投又有很多問題(見上篇),最后就剩吊頂安裝了,除了前期準備工作比較麻煩以外沒什么大的缺點了。那么接下來就看看安裝之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影儀吊裝支架也有幾種

左邊這種的,不用時還可以收起來,更加美觀炫酷,但是價格較高,大概六七百;右邊這種很便宜,幾十塊錢,也穩(wěn)定可靠,我就選的這種。

還有兩種壁掛式的選擇,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來選購。

幕布的高度以觀影人觀影時的視線高度為準。無論坐著還是躺著,平時前方,再把頭微抬一點,有點像軍訓站軍姿時候的那個角度,然后目光聚焦的那一點,就是幕布的中心了。明確中心的高度之后,根據(jù)房高和幕布高度,就可以具體測算出幕布離地面需要多高了。

幕布的高度還是要慎重確定的,我在定高度的時候就犯了錯誤:

我家現(xiàn)在幕布底邊離地88cm,幕布畫面中心在1.5米高處,而我自己身高1.73m,坐在沙發(fā)上時眼睛離地高度大概在1.4米,比幕布中心高稍矮了一些,所以觀影時要靠在沙發(fā)背上頭微仰,看久了還是比較累的,我老婆比我矮,看起來就更累,所以計算的時候盡量就著家里最矮的那位成員的身高來算就不容易出問題。

如果幕布本身長度不夠的話,就要在購買幕布的時候跟老板說,加大幕布上方的黑邊長度,讓幕布的中心恰巧落在視線焦點上。

鏡頭垂直移動功能使得投影機的安裝更加靈活。

上圖是某款投影儀說明書里的示意圖,藍色范圍代表投影光路,該款產(chǎn)品支持 -60% 到 60% 的垂直鏡頭位移,可以看到,假如投出100寸的畫面,畫面本身高度125cm,通過鏡頭位移可以將畫面向上或者向下移動12cm,這個距離可以幫你調(diào)整過高或過低的畫面,拯救你的頸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過長的吊燈等遮擋物。

那么如果你的預(yù)算不足以獲得這項鈔能力,要怎么避免吊燈遮擋光路呢?

本文的關(guān)鍵點來了。

由于很多人喜歡在客廳里安裝一盞大大的吊燈,如果從天花板上垂下的距離過多,就很有可能造成對投影光路的遮擋。

那么要如何確保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這時候就要各顯神通了,我打開了我的 AutoCAD,讓設(shè)計師發(fā)給我他畫的 dwg 格式的設(shè)計圖,然后在圖上進行畫線操作:

上圖是我裝修時畫的用來確認我的客廳吊燈和投影儀光路是否有遮擋時用的,你需要先確定這幾個尺寸:

說是先確定,其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如果發(fā)現(xiàn)有遮擋,以上這些尺寸一般都可以做一些有限的調(diào)整,最后達到無遮擋的結(jié)果才是目的。

確定了這些尺寸后,就可以把投影光路畫出來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從投影儀鏡頭出發(fā)畫兩條直線,一條連接幕布的頂部(有效畫面頂部,不是幕布電機),另一條連接幕布有效畫面底部,如果吊燈的底部出現(xiàn)在了光路里,就說明會有遮擋,那么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看看吊燈的鏈子是否可以取掉一截,縮短吊燈長度;二是把投影儀支架的伸縮范圍用盡,看看調(diào)到最低后能不能避開。

注意,如果你選擇的投影儀不支持鏡頭位移,上方這條紅色的線就要畫成水平的,這樣才能保證投出來的畫面不需要做數(shù)碼垂直梯形校正。

如果覺得CAD的上手難度太高,對新手不友好,可以試試 iPad/Android 上的優(yōu)秀 App: MagicPlan。參見:

https://sspai.com/post/61773,作者僅僅用 iPad 就完成了自己房間的前期布置。

在投影機的日常使用過程中,投影機的擺放位置應(yīng)盡可能要與投影屏幕成直角,這樣才能保證擁有方正的投影效果。如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無法做到讓兩者垂直,投影畫面就極容易產(chǎn)生上寬下窄/上窄下寬或者左寬右窄/左窄右寬的梯形問題。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使用投影機的梯形校正功能來調(diào)整投影畫面,保證投影畫面始終是一個標準的矩形。

一般中低端家用投影儀采用的數(shù)碼校正是利用軟件插值算法對顯示的“行”或“場”進行掃描,再依據(jù)掃描幅度調(diào)整和補償,從而達到校正的目的。其校正幅度在 ±15 度以上,并可做上下、左右的全方位處理,即垂直梯形校正和水平梯形校正。數(shù)碼梯形校正的缺點是畫面有壓縮、可能帶來畫質(zhì)的下降;圖像經(jīng)校正后,畫面的一些線條和字符邊緣會出現(xiàn)毛刺和不平滑現(xiàn)象,導致清晰度不是特別理想。

高端的投影儀支持鏡頭的物理位移,也可以達到梯形校正的目的,卻是靠著純機械方式實現(xiàn)的,對畫質(zhì)幾無損失,可以放心使用。之所以有這么一項功能,也是考慮到投影儀安裝施工的精度著實不高,左右方向上要和幕布完全居中對齊難度很大,多多少少總會有點誤差,如果不支持鏡頭位移,又不想做數(shù)碼的有損校正,就只能靠變焦來把畫面縮小,讓幕布上的畫面既方正又不超出邊界。

垂直方向也是同理,想要投影儀的鏡頭水平延長線與幕布完全垂直,也會受到投影儀支架的調(diào)節(jié)精度的影響,我在實際使用時發(fā)現(xiàn),由于吊裝支架是手動調(diào)節(jié)的,螺絲處比較緊,用手去扳動調(diào)節(jié)角度不是無極的,要么調(diào)多了要么調(diào)少了,很難調(diào)到完全垂直,這時候鏡頭的垂直方向位移功能就可以拯救你了。和水平方向不同的是,垂直方向的梯形畫面是無法通過變焦調(diào)小畫面來將就解決的,幾乎總會要被迫使用數(shù)碼或光學校正,所以如果預(yù)算允許,還是選擇一款支持垂直方向鏡頭位移的投影儀吧。

無線連接也是個選項,但是對畫質(zhì)和延遲都有一定損失,本文暫不涉及。

目前國內(nèi)市場上99%的 AV 功放都是日系品牌,互相之間的聲音風格其實并沒有明顯的差異,選擇哪個品牌的都可以,一般入門級的都是5.1聲道,如果不要求全景聲都完全夠用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入門級 AV 功放一般只有 4-5個 HDMI 輸入,甚至部分 HDMI 輸入口只支持 1080P輸入,同時大多只具備1個 HDMI 輸出。而高端 AV 功放的 HDMI 輸入能做到 8 個甚至更多,HDMI 輸出能做到 2-3 個,可以實現(xiàn)同時接電視 投影(你和女朋友同時在客廳分別打游戲、看劇可以互不耽誤)。一個品牌的產(chǎn)品按價格從低到高排列,是否具備雙 HDMI 輸出的功放一般就是低端和中高端的分隔線,中高端側(cè)的第一臺機器一般來說性價比是很不錯的。

由于功放已經(jīng)是一個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了,那就買自己買得起的最貴的產(chǎn)品吧。

入門級的衛(wèi)星箱就選擇整套產(chǎn)品搭配好之后賣的5.1音箱就好了,市場上主流的品牌有JBL、哈曼卡頓、杰士等,衛(wèi)星箱對功放的功率要求也不高,入門級5.1功放就能推動了。中高端的書架箱和落地箱類型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大部分人也用不到,本文就不介紹了。

選好影音設(shè)備后,你需要考慮預(yù)埋的線有:

有了功放(我選擇的這款背后有三個 HDMI IN 和一個 HDMI OUT),HDMI 線就只需要一根了,所有的內(nèi)容源都直接接到功放上就行。功放到投影儀的這根 HDMI 線會要比較長,1080P 的還好,如果是 4K 投影儀,這根十幾米的線可能就比較貴了(銅的 15m 要六百塊左右,建議長線直接買光纖的,15m 不到四百塊)。HDMI 2.0 標準的線才支持 4K 60Hz,15米長的甚至具有方向性(標有 Display 的一端要插在輸入設(shè)備側(cè)),連接的時候兩頭還不能插錯了邊,祝大家和裝修師傅溝通的時候好運!

走法是從功放的位置先沿墻上到天花板,再一路走到沙發(fā)后面那堵墻,最后往下走一小段就可以穿出來了。

為了有備無患,最好一次埋兩根 HDMI 線!

我2017年埋了一根,也算是大品牌了,但是去年開始經(jīng)常出現(xiàn)畫面變花的情況,要重新插拔功放背后的 HDMI 頭才能解決,有可能就是因為這根線出了問題,可是這時候再要更換太難太難了,如果當時裝修的時候能多埋一根就會好很多??梢月駜筛煌放频?,一根銅芯一根光纖的,兩手準備。

線是音箱自帶的,只要根據(jù)吊頂情況選擇好線路挖槽即可。如果埋線的時候音箱還沒到,也可以自己先買一點,5.1衛(wèi)星箱只需要買50芯的音箱線就夠用了。

5.1音箱是用來看電影的,基本不要妄想聽歌,實測效果差強人意,甚至還不如好點的藍牙音箱。要聽歌還是老老實實上兩個大箱子。

在投影儀上方或后方吊頂處需要預(yù)留一個插座,電動幕布的電機旁邊也是吊頂位置也需要預(yù)留一個插座。至于電視墻位置,功放、各種播放源、音箱、路由器等都需要插座,這里就多多益善了。

最近不小心看了下某魚上的 HomePod 價格,發(fā)現(xiàn)有一個神奇的種類:「蘋果員工福利轉(zhuǎn)讓」。¥1500左右一臺的價格,兩個組一對也就¥3000,可聽歌可電影,雖然沒有5.1音箱的后方環(huán)繞聲,但是以我三年來的實際體驗來說,看電影時能明顯聽到后方傳來聲音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還得費老勁埋線,也許真不如直接上 HomePod,甚至可以根據(jù)個人需求省掉功放。

那么實際情況是不是如此呢?

潑冷水:

HomePod 只能和 Apple TV 方便地連接(也可以用 Mac 通過 Airplay 投到 AppleTV),如果偶爾家里長輩來了需要看 IPTV 的時候,沒有功放,那就只能靠投影儀自帶的喇叭,那聲音效果就可謂云泥之別了,且需要把 HDMI 線手動從 AppleTV 換到機頂盒。

升級tvOS 14 后,系統(tǒng)將為 HomePod 增一個新的永久音頻輸出選項,以使用戶可以選擇 HomePod 立體聲作為默認的電視揚聲器,而Apple TV 已經(jīng)允許用戶通過無線方式將電視音頻輸出到多個 AirPlay 2 揚聲器,但是如果將 HomePod 用于其他任務(wù)(比如從手機播放音樂),有時在 Apple TV 待機之后,連接就會丟失。

根據(jù)朋友的實際體驗,從 HomePod 播放 AppleTV 直接解碼的內(nèi)容,延遲是可以忽略的,應(yīng)該是tvOS有做系統(tǒng)全局的畫面延遲匹配,或者手機通過 AirPlay 2 來投到 AppleTV,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如果是通過 AirPlay Mirroring 來投射 Mac 的畫面,聲音延遲就很大了。

綜上,目前來看,還是無法用 HomePods 來代替功放和音箱,靈活性太差。

我家目前是 AppleTV 4K 作為主內(nèi)容源,搭配一個 IPTV 機頂盒(世界杯期間看球 or 家里長輩來了才開),計劃再增購一臺下一代 Xbox 或者 Switch,正好插滿功放后面的三個 HDMI IN 口,這樣需要切換內(nèi)容源的時候只要用功放的遙控器就可以了,如果日后設(shè)備繼續(xù)增多,就只能手動切換(拔線)了。如果你還有藍光播放機等其他設(shè)備要連,建議選購 8 輸入口的中高端功放。

我在 AppleTV 上使用很流行的 Infuse Pro 5,搭配以前沖動消費的 TimeCapsule 2T 版,下載的資源直接存入里面,用 AppleTV 播放,體驗很不錯,當然如果有正牌 NAS 就更好了。

規(guī)劃一套家用投影系統(tǒng),其實沒有很多投影儀的宣傳頁面寫的那樣隨心所欲,特別是在要考慮最終畫質(zhì)最大化的情況下,有很多限制條件,需要裝修前就全盤考慮清楚,特別是吊頂支架安裝方式的規(guī)劃,一定要在前期做好準備工作,避免日后有些尺寸無法調(diào)整了才想起這個問題,可能就只能委曲求全采用數(shù)碼梯形校正等補救手段了。

最后說一下我的投影系統(tǒng)最終賬單吧,投影儀¥4800,5.1 音箱 ¥1999,功放 ¥2166,幕布 ¥327,投影儀支架 ¥48,支架安裝費 ¥300,一共 ¥9640。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guān)閱讀
圖說新聞
Copyright @ 2008-2015 www.tzyk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月刊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郵箱:527 82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