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又稱作月經周期(Menstrual cycle),是生理上的循環(huán)周期,發(fā)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類與其他人科動物之間。
【資料圖】
2、其他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周期。
3、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fā)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并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
4、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xiàn)象,稱月經。
5、 月經周期是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jié)的,在月經周期中出現(xiàn)下列的變化過程:①女性達到青春期后,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垂體前葉分泌刺激素(FSH)和少量黃體生成素(L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fā)育成熟,并開始分泌雌激素。
6、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骨膜發(fā)生增生性變化;②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③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黃體,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7、此期子宮內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轉變?yōu)榉置谄趦饶?;④由于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潰出血,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
8、 月經又稱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見紅等,因多數(shù)人是每月出現(xiàn)1次而稱為月經,它是指有規(guī)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
9、嚴格說來,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
10、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xiàn)象,叫做無排卵性月經。
11、 近年來,對月經的俗稱有所增加,如壞事兒了、大姨媽、倒霉了等等。
12、現(xiàn)代女性月經初潮平均在12.5歲。
13、絕經年齡通常在45-55歲之間。
14、 天葵指月經,見于《古今醫(yī)統(tǒng)》。
15、月經周期圖2。
相信通過什么是月經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