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您的位置:投資>正文

散文丨相愛容易相處難

來源:齊魯壹點2023-08-14 12:49:05

相愛容易相處難


【資料圖】

文圖||蔻子

你家那本經,你咋念的?一個屋檐下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還有你,到底咋過的?

——題記

心有靈犀一點通,相愛可能就一秒;柴米油鹽醬醋茶,相處卻是一輩子。

凡塵俗事多,多得無法細數(shù)。如果陷入家長里短,就像身上掛著數(shù)不清的包袱,一路走來,走得畏縮,走得猥瑣,走得擰巴,走得磕巴,一點兒也不好看。

往往,你把頭發(fā)絲兒大的事編織成天羅地網,你用一句話能演一出戲,你拿一毛錢能釀成七大姑八大姨的千萬大案……與其說你在津津樂道家長里短的千滋百味,不如說家長里短在啃噬著你的容顏你的脾氣你的歲月。

偏偏,凡塵中凡俗的我,常常不能免俗脫俗化俗。

我原生的家

我是70后,我的父輩是20世紀50年代的農民。一輩子土里刨食兒的他們,為子女艱辛付出。缺吃少穿的80年代、90年代初,農村尤其拮據。一分錢掰兩瓣,一年只有過年才見一丁點兒葷腥油水兒,一家子的衣服個個補丁摞補丁,黑的黃的蒸饃面條能吃飽就謝天謝地從不敢奢望吃菜,不知香蕉蘋果什么樣子什么味兒……這不是作文是毫不夸張的我所生活的現(xiàn)實。

那時的家里,一般是3個孩子起步,多則5、6個。一年兩回,每逢開學幾個孩子一起張嘴一起伸手,要錢——上學的學雜費、住宿費、伙食費,每一筆每一回都是對父母殘酷的考驗,現(xiàn)在想來父母是不是像被兇惡的狼一樣撕扯著?除了孩子,父母還要養(yǎng)老人,老人更老,一輩子吃苦受難的生活教會了他們能扛。有個頭疼腦熱就是熬,大不了喝一包頭疼粉,好飯賴飯有飯吃就心滿意足,衣服有新的穿新的沒新的一直穿舊的,活一輩子沒張過嘴要買過什么東西。他們比父輩更習慣苦、習慣難、習慣緊緊巴巴過著活著。

一家三代,一年年在歲月里磋磨,拼盡全力和生活纏斗。起早貪黑地干活兒,累死累活地活著就謝天謝地,從不敢巴望吃飽穿暖有花兒戴。

直到孩子出息,父輩才算熬出了頭。比如,我和老公都是土得掉渣的農村娃,家徒四壁毫不夸張,考上中專(1990年)穿的褲子還帶著補丁,進了城才知道公共汽車長啥樣,一學期幾十塊錢的零花錢母親怕丟了縫在被子里……我倆通過上學,跳出農門,拿上工資,住上商品房,開上小轎車,有了自己城里出生的孩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父輩們的生活模式。

我城里的家

一成家買房,我的家就復制了父輩的模式——三代同堂。

父輩不和你商量就把祖輩接來——我的孩子在城里扎了根兒,您來樓房住住。只管住,也當當城里人,也享享城里人的福!咱家在村里老少爺們兒跟前最有面子!我和老公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沒有絲毫怨言,畢竟父輩祖輩為了家為了孩子,真沒少受罪受累受苦,能享福時就享福吧。

又幾年,我的家是不同于上一個三代的三代。我吃了二十來年的苦,父輩吃了四十多年的苦,我的孩子幾乎沒有吃過什么苦。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鍛造的三代人,勢必不同。卻,勢必要經年累月地一個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個鍋里吃喝勺子碗筷叮當響。

哪怕,其實,困難重重。

時代不斷前進,曾經農村的苦幾乎一去不復返,但城里的苦照樣把赤手空拳的農村娃教訓得踉踉蹌蹌狼狽不堪。養(yǎng)房子養(yǎng)孩子養(yǎng)老人,養(yǎng)家的擔子從自己成為父母的那天起就從父輩身上換到了自己的肩頭。只是,父輩已經不解:月月有工資,不就是一家人吃飯,咋能比我當年靠莊稼養(yǎng)活一家還難?古人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翻譯成現(xiàn)代的話:水電氣暖費、電話費、物業(yè)費、學費、輔導班費、人情費、借貸款,等,哪一個字背后的內容都遠比字面內涵豐富。只是,對父輩已無從說起——這是自己的事,他們人生的任務已經完成。

過日子,錢能解決的事,早已被證明那都不是事兒——大不了咬牙累成驢,終能成為無債一身輕的人。

一家子,錢解決不了的事兒,才是事兒。

父輩們有與生俱來的習慣,向鄰居們炫耀,和親戚們攀比,給孩子攬事兒,油乎乎的手一把抓在陽臺上晾干凈的衣服上,剛收拾好的桌子一扭頭就拉扯得亂七八糟,犄角旮旯只要有一點空隙永遠被塞滿塑料袋……這些如星星綴滿日常的天空;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諸如自己的孩子最親最好,兒媳(女婿)是最熟悉的外人,家務活兒自己的孩子不能干,小孩兒自己的孩子帶太累太吃虧……這些痕跡如釘進樹干的釘子,明眼可見。

我有我的思想。我同樣是我父母的掌上明珠掌中寶,我有我的脾氣我的方式,家里的事兒夫妻兩人分擔,我花錢不需要看誰的臉色聽誰的埋怨,家里的干凈整潔全家人都有責任……我不善言辭,好在,老公和我意見基本一致。

我的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家里安安靜靜比什么都好。

一家三代,每代人身上都有當時的環(huán)境、時代烙下的印記。不可改變。

我家“抄襲”的答案

歲月漫漫,脾氣各異的一個家、一家人要怎么安然地活下去?我輩和父輩們追求的美好生活怎么才能穩(wěn)穩(wěn)地接續(xù)?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給出了答案——以愛之名。

如果愛,你不必強融——你向他們看齊。因為你改變不了你的本性。就讓他們做他們,生活會教他們怎么適應與之前不一樣的相處規(guī)則。一次不行兩次,一年不行兩年。真的不行,就由他們去吧。無沖突不生活,誰家的鍋底沒有灰?船到橋頭自然直,凡事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矛盾促進改變,辦法在改變中孕育,瓜熟,蒂自然落。

如果愛,你不必強求——他們向你看齊。因為他們改變不了他們的本性。你堅持做好你自己,生活一樣會告訴你該如何調整相處模式。一回不行兩回,一年不行兩年。真的不行,彼此保持尊重的距離,讓家長里短安靜,讓家平衡。人生輪回,他們養(yǎng)大孩子,孩子陪他們到老,理應。相處的感覺在時間中像果實一樣成熟,一家人總歸是一家人。

如果愛,適度妥協(xié)。妥協(xié)不是委曲求全,不是犧牲,不是忍氣吞聲,是既要有心有猛虎又要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姿態(tài)。家人不是狹路相逢,是一條船上的渡河人;家是家人各得其所的地方,不是爭輸贏的地方。不管西風壓倒東風,還是東風壓倒西風,都不如一起祈求無風。無風不起浪,無風家安寧。

愛最柔軟,愛最剛強。如果愛,矛盾算計傷害怎么使出來?

日子像樹葉,稠得不得了。年年月月,生活豈止是說出來寫出來的雞毛蒜皮?現(xiàn)實遠比文字紛繁復雜。每個人有每個人活著的標尺,道德的標尺,是非的標尺等等。除了愛,所有的添加劑,比如爭吵、指責、刻薄等等,都對一家人的相處無濟于事,只能讓我輩苦心苦力建立起來的家變色變味變質。

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生活太苦太難太憋屈——我的家反而讓我不自在。說實話,活了小半輩子,深感人活的是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順心煩心的事兒,活的是遠遠近近親親疏疏愛的恨的人,活的是年年月月月月年年過去現(xiàn)在有味無味的時光,所有的遇見、在一起都是一種修為。什么樣的事能夠不費吹灰之力,什么樣的人總是相談甚歡,什么樣的光陰才算最美好……

一家子,有的事,就是不能拿錢去解決。錢是符號沒有感情,人不是鋼鐵不需要溫度。何況,即使一家人也不能長相伴,一個人只是另一個人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過去了,就只?;貞?。

家長,家長遠,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里短,里子難免短,長長短短、短短長長轉眼就是一輩子。

如果有愛,不覺難。

壹點號 尹燕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