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去世7年,用這出獲獎大戲向她匯報
(資料圖片)
8月14日,南京市越劇團原創(chuàng)詩韻越劇《鳳凰臺》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上演,該劇以全新視角詮釋詩仙李白人生。李白扮演者、畢派小生李曉旭憑此劇獲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4日演出既是南京市越劇團回上海娘家,也是李曉旭向恩師畢春芳的匯報演出。
“《鳳凰臺》挖掘歷史文化脈絡(luò),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南京故事?!蹦暇┦性絼F團長楊慶錦表示,繼《烏衣巷》后,南京市越劇團原班人馬再次攜手編劇羅周、導(dǎo)演翁國生合作“金陵三部曲”第二部《鳳凰臺》。該劇從李白在南京留下的《登金陵鳳凰臺》出發(fā),講述他的人生故事。李曉旭從風(fēng)流飄逸的青年演到垂垂老矣的暮年,首次嘗試年齡跨度如此大的角色。開場,李白與孟浩然泛舟江上游金陵,吟詩作對。李曉旭身著一襲藍袍乘舟前行,瀟灑不羈。到第三場《斷水》,臺上的李白已然有了歷經(jīng)世事的中年人味道。
南京市越劇團前身是“越劇十姐妹”之一竺水招創(chuàng)建的上海云華越劇團。1954年,上海云華越劇團落地南京。在竺水招、商芳臣、竺小招等前輩藝術(shù)家呵護培育下,如今南京市越劇團枝繁葉茂。李曉旭13歲進入南京戲校學(xué)習(xí)越劇,17歲進入南京市越劇團。在劇團推薦下,她開始跟隨越劇畢派創(chuàng)始人畢春芳學(xué)戲,每周末坐火車去上海,每周一又坐火車回南京。
李曉旭回憶,“和畢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說不清上課和下課。哪怕飯吃了一半,老師說,你唱幾句,我聽聽,就唱一下,然后唱得不對,老師說應(yīng)該這樣唱,再唱一遍,這樣學(xué)了一年,老師終于同意收我為學(xué)生?!碑叴悍际窒矏弁砟晔障碌牡茏?,不止一次說,“曉旭的嗓音像我,學(xué)戲很刻苦,很乖?!碑叴悍歼€囑咐李曉旭,“越劇奶娘之一是昆曲,要多向京昆學(xué)習(xí)身上功夫。”李曉旭因此成為昆曲名家石小梅跨界弟子。
2016年7月14日,“‘春華秋實滿庭芳’越劇畢派藝術(shù)專場演出”在天蟾逸夫舞臺上演,畢派弟子同慶畢春芳90歲生日,用畢派名劇《三笑》經(jīng)典唱腔唱起祝壽歌:“舞臺上,你風(fēng)流多倜儻,舞臺下,你幽默又慈祥,一個情字人不老,藝德人品人敬仰,今日桃李聚一堂,祝恩師,藝術(shù)長青福壽長。”相隔一個月,2016年8月14日,畢春芳病逝。時隔7年,又是8月14日天蟾逸夫舞臺,李曉旭表示,與南京市越劇團同事們一起以《鳳凰臺》向天上的畢春芳匯報,紀念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