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這座城市,在水里浸泡了將近一周。
在分析涿州受災嚴重程度時,@中國氣象愛好者 如此比喻:小河溝里憑空多出一條大江,毛細血管的體量承擔主動脈的任務。
更直觀的視覺沖擊,則體現在互聯(lián)網上被轉發(fā)的視頻中。被浸泡在水里的車輛、漂浮的動物尸體、深夜奔波的救援隊,無一不讓人感受到形勢的緊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8日,涿州的洪水開始退去。
早上7點,我抵達涿州東站。天上正下著零星小雨,街上只有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清掃街道,空氣中隱約有一絲塵土的味道。主城區(qū)的表面已經恢復整潔,但這座城市的內里依舊傷痕累累。
走近查看停在路邊的車輛,殘留的淤泥和水跡線依舊能讓人感受到洪水的“余威”。大部分地區(qū)的生活用水尚未恢復供應,不少地方都貼著“因廁所停水暫停使用”的字樣。
對公眾來說,涿州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和志愿者還沒來得及喘氣,就連夜轉移到下一個地點:淶水、五常、牡丹江……在那里,還有很多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居民等待支援。
這場搶救“手術”,涿州市民熬過來了。但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漫長的康復期。
一、洪水過境后
“我一哥們住在碼頭鎮(zhèn)上,一連幾天沒水、沒電、沒吃的,家里兩臺車全給泡了,農作物全完了。這段時間先是水災,又是地震,這玩意兒誰受得了?”
司機老劉開著車,一路講述著這幾天發(fā)生的事情,至今心有余悸。
從涿州東站出發(fā),一路向東北行駛18公里,就是本次行程的目的地——碼頭鎮(zhèn)的西南物流園,中國近百家出版社在這里設庫房。老劉很了解這一帶,他之前在這邊干過幾年快遞,“當時覺得,做圖書的還是聚在一塊好,找書也方便,缺什么書,馬上就能從另一家借到。”
現在情況不同了。因為碼頭鎮(zhèn)的地理位置特殊,北拒馬河、琉璃河、小清河、大石河都在這里交匯,因此這里成為了本次涿州洪災受災嚴重的地方之一?!熬墼谝粔K”的書庫無處可逃,瞬間被暴雨和洪水包圍,迎來“滅頂之災”。
談話間,汽車駛進碼頭鎮(zhèn)的村落。我發(fā)現,路邊不時會出現橫陳的動物尸體和枯死的莊稼。幾個村民忙于用鏟子清理自己家中的淤泥和污水,還來不及處理這些死物,空氣中彌漫著一陣強烈的腐臭味。路上有不少京牌車輛匆匆駛過,大多是收到通知的出版社工作人員。他們終于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到庫房查看情況、清點損失。
涿州碼頭鎮(zhèn)上的街道,一邊是死去的魚和莊稼,一邊是幸存的牛和家具。(圖/朱愷 攝)
上午11點,我們與北京時代華語總裁冉子健會合,進入西南物流園。他們的書庫位于物流園東區(qū),占地8000平方米,擁有300多萬冊、價值約2.2億碼洋的圖書,是本次受災嚴重的出版企業(yè)之一。
位于東區(qū)入口的西南物流倉庫地勢較高。工作人員用木板搭了一座小橋,很快走進庫房,開始有序清理受損的書籍,排掉廢水和淤泥。但是再往里走100米,北京時代華語的倉庫前仍有深達80厘米左右的積水,外來人員只能穿上防水服,或者排隊乘坐唯一的充氣橡皮艇進去。
他們的書庫后墻被沖垮,幾本書和死魚一起被沖到上坡處,一本《許淵沖:永遠的西南聯(lián)大》的封面被泥漿覆蓋。編輯老師湊上前去,勉強辨認出幾個大字:“這是我們的書啊,都沖到這兒來了。”
在20分鐘的等待后,我們坐上充氣橡皮艇抵達書庫門口。由于水電尚未恢復供應,書庫的電子卷簾門無法打開,工作人員只能爬窗進去。地上仍有大量淤泥和積水,大部分散落在地上的書已經被淤泥包裹住,無法辨認出書名。
在書店書架或網站展示頁上,書籍會被劃分為很多種類——人文社科、歷史科普、經管勵志……但眼下,在這間不到5000平米的庫房里,剩下的只有兩種書——被水泡過的和正在發(fā)脹的?!吧蠈拥臅m然有塑封膜,但是也受潮發(fā)脹了,之后會發(fā)霉變質,沒辦法賣出去?!?/p>
半小時后,大家從充滿霉味的庫房出來,又穿著防水服一路蹚水走回岸邊。這里沒有信號也沒有吃的,幾個人蹲坐在地上開始犯愁。
這幾天,團隊在天津找了一個臨時的備用庫房,又加急讓印廠印了一批暢銷書,解決燃眉之急。庫房這邊要先等園區(qū)排水完畢,才能開展后續(xù)的清淤和消殺工作?!俺樗畽C就在門口等著,但現在水位和外面持平,還沒辦法開始排水,什么也做不了?!?/p>
中圖網創(chuàng)始人黃平和他的同事則于8月9日抵達庫房。此時洪水已經退去,他們拉來一臺發(fā)電機和大鏟車,正式開始了清淤工作。
一方面,團隊急著將受潮的書籍轉移到臨時倉庫;另一方面,他還在和回收泡水書的造紙商洽談價格,這個過程預計至少要持續(xù)兩周時間。
為了確?,F場的安全,黃平為團隊購買了消毒液、花露水、膠鞋、手套等工具,還讓同事穿上了施工用的熒光背心,生怕有人因為過勞或者悶熱而暈倒卻沒人發(fā)現?!艾F在哪怕是上個廁所,我也要讓同事報備一下行蹤,因為倉庫面積還是挺大的,地板也特別滑?!?/p>
中圖網團隊正在清掃污水及淤泥。(圖/微博@中圖網官方微博)
中圖網的庫房存有400多萬冊書籍,如今不少都已化作泡影。黃平和幾個同事在書庫拼命翻找,希望能找到一本完好無損的書,結果在快絕望的時候真的找到了一本中華書局的《阿倫特》。
“我們是以圖書尾貨為特色的網上書店,雖然這里并沒有民國之前的、特別珍稀的老版書,但不排除它對某一個讀者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所以能找到還是很開心”。
目前,中圖網推出的“文創(chuàng)加油包”銷量已經超過20萬。愛心書友的支持,大大緩解了團隊在資金上的壓力。至于之后的庫房要搬遷還是留在原址,黃平和圖書行業(yè)的朋友有討論過,但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想這件事。
由于圖書投保的風險太高,業(yè)內成功購買保險的同行寥寥無幾。少數投過保的企業(yè)要求保險公司出險理賠,但對方聽說水位還沒退去,就不愿意過來了,說來了也沒法施救。
“這次洪災之后,或許是因為各方面的呼吁力度很大,也有一家保險公司通過朋友聯(lián)系我,說過段時間可以談一下投保方面的事宜,我想他們也在想辦法給我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睂Υ?,黃平認為很難,但還是有信心。
二、漫長的重建
不到一周的時間,涿州反復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不少人自發(fā)前來出力,試圖幫這座城市渡過難關。據央視報道,洪災發(fā)生后不到24小時,涿州增加了近1.7萬個外地手機“信令”,大部分人來自山東、河南和北京。
95后的東北人凱文是其中一位志愿者。從洪水來臨時到災后,他多次來到涿州進行支援,陪伴這座城市捱過最艱難的時期。
8月3日,涿州百尺竿鎮(zhèn),一位自來水廠老板發(fā)出定位和求救信息。在微信群里看到信息后,接受過水域救援、醫(yī)療急救等專業(yè)培訓的凱文,決定帶上水、住宿帳篷、睡袋、充氣橡皮艇等裝備,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支援。
在對其中一村落的水況進行風險評估后,凱文將自己的充氣橡皮艇展開,協(xié)助救援隊伍,分別將5位災民從被淹的房屋轉運到臨時安置點。當天,該受災點一共成功轉移了150人。
當時,水面上已經漂浮著不少動物尸體。凱文發(fā)現,有只豬站在水泥管道上,水已經快沒到豬蹄子。因為當天晚上還要泄洪、水位會持續(xù)漲高,他喊上另一位搜救隊員幫忙,一人拽著豬耳朵、一人抱著豬肚子,將它抬上了充氣橡皮艇,轉運到臨時安置點旁的一戶人家中。
8月5日,凱文和朋友再一次帶上充氣橡皮艇前往涿州,想看看有沒有能幫上忙的地方。此時,涿州的災民轉運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新一輪的需求是救災物資。于是,他們轉去佟村和刁三村,參與物資捐贈與運輸,“眼下居民最需要的,是干凈的水、食物、衛(wèi)生用品、小孩衣物、床單被褥等?!?/p>
同日,涿州市對主城區(qū)開展全面消殺。大部分地區(qū)的洪水已經退去,工作人員用噴霧器、彌霧機、霧炮車等設備進行排水、清淤、消殺等工作,同時對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于外界來說,涿州的救援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但對于當地市民來說,洪水退去之后,漫長的重建才剛開始。
從碼頭鎮(zhèn)一路走過,我們看到有位村民的家已經被沖垮。他就地支起一個牛津布帳篷,在原地展開躺椅休息,樹邊拴著幾只幸存的牛羊。在路邊,一些人正打電話向同伴匯報家電、牲畜等財產的損失情況,檢查車輛是否可以維修。一輛又一輛載貨車運著受損的汽車往前方開去,揚起大片塵土。
不少住在小區(qū)的居民,家中也是一片狼藉。他們在群里互傳消息:水位退去后,回到家里要第一時間拍照留存,為泡水的房屋、家具、家電留下影像資料,證明自己的財產遭受了損失。8月7日,涿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稱,涿州市正在展開受災情況的統(tǒng)計工作,“先統(tǒng)計出各村受災情況上報所屬轄區(qū),最后再統(tǒng)一上報市政府?!?/p>
已經受損的財產不可挽回。與此同時,市民的生活秩序也尚未回歸正軌。
7月31日起,涿州市區(qū)的地表水廠遭受洪水沖擊,水廠設備受損嚴重,主城區(qū)供水停運至今。涿州冠云東路一家酒店的前臺告知我們,現在整個城區(qū)處于斷水狀態(tài)?,“目前所有的酒店都是這樣,??從8月1日開始就沒法?喝水、洗澡了。應急的備用水是不能食用的,旅客上廁所,得到一樓排隊。”??
受限于此,涿州市區(qū)的大部分商家也尚未恢復營業(yè)。主城區(qū)相當繁華的商圈之一、文化廣場對面的宜家旺廣場,目前仍開張的店鋪寥寥無幾。位于二樓的理發(fā)店尚在營業(yè),理發(fā)師蔡先生告訴我們,這家商場的樓上有一個蓄水池,不少人來這里接水洗頭,這幾天還能勉強撐一撐。
但有水的日子不遠了——8月9日,地表水廠電力供應已經恢復,涿州市仍在組織作業(yè)人員對水廠進行清淤和設備搶修,爭取盡快恢復城區(qū)正常供水。
很長一段時間內,居民喝水洗澡也成了問題。(圖/朱愷 攝)
8月9日,財政部、水利部緊急預撥10億元,對國家蓄滯洪區(qū)運用期間群眾的農作物、專業(yè)養(yǎng)殖、經濟林、住房、家庭農業(yè)生產機械等水毀損失予以補償,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如今,涿州洪水退去,淤泥更深。救援隊伍和志愿者陸續(xù)離開涿州,“逃難”的市民開始返回自己的家。不少災后注意事項,開始在互聯(lián)網上被反復轉發(fā):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洪水過后房屋要徹底清潔和消毒……
10天的時間里,這座城市經歷完一場“大劫”,還在緩慢療傷。街道上仍有一些尚未開業(yè)的店鋪,在門口的滾動屏幕上反復播放相似的話,樸實地記錄著老百姓的心愿:“天佑涿州,愿平安?!?/strong>
有人離開,有人回來。(圖/朱愷 攝)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