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zhàn)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后的勝利?!?/strong>
這是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的血戰(zhàn)到底的勇氣,在“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二十九路軍拿起大刀長矛,面對裝備先進的日軍,仍然戰(zhàn)斗到最后。
但是在武器差距面前,血肉之軀顯得那么的脆弱,這些二十九路軍戰(zhàn)士的犧牲精神,卻喚醒了眾多部隊的抗日血性,紛紛向侵略者發(fā)起反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抗日戰(zhàn)爭中,我們雖然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并且頑強的抵抗,但還是被占領了大部分國土。
日本原計劃三個月滅亡我國,但是在頑強的抵抗下被無限拖延,日本占領我國全境的計劃也隨之破產。
到抗戰(zhàn)結束,我國還有八個省份沒有被日軍占領,為什么這些省份可以堅持這么久呢?且聽分曉。
說起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國和日本的裝備差距其實還是很大的,以當時的世界軍事實力來說,我國的空軍是不入流的,陸軍和海軍都是第四檔的水平。
而日本當時的陸軍裝備已經是第二檔的水平了,更不用說他們還有第一檔的海軍和第二檔的空軍。
所以在客觀上來說正面我們是打不過的,而現(xiàn)實也是,蔣介石的幾次大會戰(zhàn)也全部打出了非常離譜的戰(zhàn)損比,他們的犧牲喚醒了更多華夏兒女的抗日怒火。
為什么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可以發(fā)展到這種地步呢?其實里面的原因有很多的。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和我國一樣,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成為了商品傾銷地。
但是和我國不同,日本天皇通過革命將權力再次把握進了自己的手里,為了鞏固權力他必須打造屬于他自己的軍隊。
所以,在當時西方各國為了利益互相爭奪的時候,日本趁機集全國之力,在西方購買了很多的先進武器和技術,這也是導致甲午海戰(zhàn)失敗的原因。
由于雙方統(tǒng)治階層的不同,我國錯過了最好崛起的時期,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我國被戰(zhàn)勝國們瓜分,喪失了崛起的機會,而日本則徹底的成為強國之一。
在一戰(zhàn)后,日本在我國的影響力擴大,依靠著源源不斷的吸血,以及在西方先進技術上的進步,日本軍事實力快速的提高。
而我國在長期的軍閥戰(zhàn)爭中,導致國民的厭戰(zhàn),財富的外流,以及百姓歸屬感降低,這直接導致抗戰(zhàn)前期雙方的戰(zhàn)斗力有了巨大差距。
在日本侵占我國領土的時候,有很多省份被他們全部占領,甚至東三省還被日本建立了偽滿洲國,陷入日本的殖民之中。
但是我國有八個省他們一直無法涉足,一直到日本投降,也沒有被戰(zhàn)火波及。
首先就是戰(zhàn)時首都重慶所在的四川,自古就有很多描述四川地勢險要的詩句,例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對于日軍來說,四川的地形機械化部隊進不去,常年大霧導致空軍的支援也變得不穩(wěn)定,所以僅靠步兵進攻,日軍也不敢輕易冒險。
這也是為什么蔣介石會將戰(zhàn)時首都定在重慶,因為相對來說非常的安全,距離沿海地區(qū)也遠,日本的海軍航空隊無法經??找u。
另一個省份是陜西,它位于山西的西側,看過亮劍的都知道,陜西的地形非常的復雜和多樣,過了太行山還有各種小山小溝,成功阻擋日軍西進的道路。
不僅如此,陜西的地形也不利于行軍,而且我們的延安根據地就在陜西,為了大后方不失,所集結的抗日力量是非常龐大的,這導致日本未能西進,陷入了泥潭。
陜西都沒有收到嚴重的波及,更別說在陜西西側的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了,這四個省份距離日本的侵略是非常的遠的。
侵略他們對于日本來說難度太大,不僅會面臨補給線過長的問題,關鍵是還有各種海拔和氣候的影響,哪怕他們占領了,也沒有什么油水可言。
在西南,西藏就不用說了,因為地勢太高,且沒有什么價值,日本從來都沒有打算占領西藏,讓大量的日軍跨越三四千米上高原,不切實際。
因此,西藏也沒有收到日軍侵略的影響。
最后的這個省份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他就是西康省,這個省份只存在了十六年,曾經的西康包括現(xiàn)在的甘孜、涼山、雅安、攀枝花以及林芝和昌都。
這個省份位于四川以西,青海以南,西藏以東,云南以北,被四省包圍,在西康省的西南甚至還與印度接壤。
因為在云南有我國重要的物資運輸線,所以投入了重兵抵抗日軍,在西側的西康省并沒有受到波及。
在抗戰(zhàn)結束之后,我國重新開始規(guī)劃省區(qū),西康省也在1955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撤消了,同時被撤銷的還有河北上方的熱河省。
其實這八個省份沒有被波及到是有共同原因的。
首先就是它們的地理位置,這些省份所處的位置都遠離沿海,身處西部內陸,日本無法跨越沿途的層層阻攔和地形阻擋。
其次就是我國的抗戰(zhàn)情緒逐漸的高漲,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更是讓日軍的進攻腳步變得更加緩慢。
還有就是這些地區(qū)大多數(shù)物產并不豐富,對于當時的日軍來說回報周期太長,甚至是“入不敷出”。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當時的日軍在我國取得很多勝利之后,陸軍的武器發(fā)展就幾乎停滯了,資源都給到了??哲姟?/strong>
所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侵華日軍在我國就進入相持階段了,在多次大掃蕩無果,并且還被埋伏繳獲武器,日軍就進入了防守城市的階段。
可以說日本是一手將自己的好牌打的稀爛,如果當時的日本沒有去招惹美國,而是只維持自保的海軍,大力發(fā)展陸軍的話。
我國的抗戰(zhàn)也許會更加的困難和殘酷,相比較德國、蘇聯(lián)和美國的陸軍,侵華日軍的武器裝備不只是落后了一星半點。
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zhàn)爭,從1931年抗戰(zhàn)爆發(fā)到1945年日本投降,歷時14年。
抗戰(zhàn)對中國來說代價巨大,但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傷亡慘重。
據統(tǒng)計,中國抗戰(zhàn)期間的軍民死亡人數(shù)超過3000萬,戰(zhàn)爭造成的財產損失也達數(shù)千億美元。
但是抗日戰(zhàn)爭也喚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
人們意識到只有團結一致、共同抵抗外敵才能保衛(wèi)國家的獨立與尊嚴,這種民族覺醒為中國人民贏得了自信和尊重。
不僅如此,中國軍隊常年處于裝備不對等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之下,極大的提升了我國士兵的作戰(zhàn)能力和戰(zhàn)略意識,增強了自信心和實力。
總的來說,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打破了長期的軍閥體系,推動了現(xiàn)代化進程,并在國際舞臺上提高了地位和影響力。
這些積極的影響對于中國的發(fā)展和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們也要增強警惕意識,銘記歷史,維護國家的和平和發(fā)展,不要重蹈覆轍。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