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一年
發(fā)現(xiàn)圖片還爛在相冊里,不如發(fā)出來回顧一下腦子發(fā)熱的時光
眾所周知,這是關(guān)于我去年10月那個起了個根本不想讓人刷到的名字的叫做《教訓2:紅色車傷眼》的視頻的延伸。視頻短短的篇幅里并沒有完整表達除達生510以外的內(nèi)容,有關(guān)與這四臺車的故事,將在這里繼續(xù)展開。
(資料圖)
為什么會整這波操作呢?其實有一個引子。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本地的某實體車模店打算整一個聚會,老板希望我們多撐撐場,帶點有特色的小車去。沒錯是店聚不是單純的群聚,()。然后我就以“何不趁機宣傳一下自己”為由,拉上手工還真挺厲害的朋友,打算整一個小車隊去參加聚會。當時并沒有想太多,理由也純屬是理由,其實就單純想一個勁地搞點事情,花點時間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認識一些新朋友,在那個壓抑的時候,給個機會自己逃離一下亂七八糟的生活罷了。
這篇就不講真車了,510這個車系是怎么從日本打到美國,再怎么從兩個汽車文化輸出大國開始火遍全球,自己動手搜搜便能知曉。
回到Tarmac Works這臺車本身吧,這個模具屬于Global64系列,沒錯Tarmac現(xiàn)在下面有很多個分支,還有Hobby64、Road64等。Global是最低的一個檔,題材比較注重廣泛的多元的汽車文化,你看最初定價就知道它的產(chǎn)品定位是Minigt差不多的,而且需要照顧到全球其他市場,例如和Schuco合作,加入Mijo等(畢竟Minigt這個產(chǎn)品定位實在是太香,誰不想舔舔?)。所以不代表TW垃圾,不過和以前相比確實有失水準,尤其在疫情時代的產(chǎn)品,確實是小獎一大堆,大獎概率高,掉了很多印象分。
這臺車最大的改動就是換了個輪,不就簡單“換輪”嘛。原車配的是槍灰色的Watanabe樣式的輪轂,正常姿態(tài),那時候手邊正好多了這套BNDS好像很合適,就直接開搞了。上次使用這種輪轂的時候就感覺可以這么玩,超小的尺寸,分體三段軸,精致的拋邊,蝕刻片輪輻,超stretch的胎,這么暴走的配置,不把它搞到能推又卡邊好像對不起這配置。所以這回是物盡其用,盡量做到完美姿態(tài)。詳情請看視頻。
視頻里有人問水貼紙哪來的。前后玻璃的簽名、側(cè)窗的拓樂等都是自己做的,側(cè)窗除了拓樂都是以前的剩下的。其實自己做貼紙也不會很難,現(xiàn)在也有不少水貼定制的商家,雖然說打印質(zhì)量參差吧,有的像素點很大就不太好了。我們是自己設(shè)計的貼紙,別的品牌的logo就網(wǎng)上收集或者挖游戲里的(勿商用)。做模型這個東西嘛,你有手有腦,其實是無上限的,真沒必要啥都拉滿,做到什么程度娛樂自己就夠了。
關(guān)于它的配件,其實視頻里沒怎么講,但好巧不巧制作行李架的圖片,連同視頻里出現(xiàn)的過程和內(nèi)飾的圖片一起都丟失了。所以這里盡量文字講講吧。BMX是原車標配的,重點是行李框,很久前一位朋友給的3d打印件。為了完美適配這臺車而不會高出來很多,是直接在框的底板按著車頂行李架的形狀切割開的,所以才能做到框嵌在行李架上而不單純放在上面的效果。然后用相同直徑的銅管補上切掉的外框,再用蝕刻片網(wǎng)做成新的底板,最后噴黑就完成了。
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臺車的排氣也是換了的,但是同樣也是素材丟失的問題。大概就是換上了下一篇文的主角的原版雙出小排氣,并在有限的空間里用鐵絲補上了一小段尾排,只要不反過來看就不會穿幫。
其實這臺車的改完下來還是有很多遺憾的,除了過程照片丟了以外,必須坦白,最大的遺憾也是這臺車最大的亮點,它現(xiàn)在滾動不暢了。在視頻的過程階段可以看到那時滾動還是很順暢的,但在開頭和結(jié)尾已完成狀態(tài)的推車畫面時推這么慢就是這個原因。只因為測量的時候并沒有把底盤件的螺絲擰上,螺絲孔可能在工廠攻絲的時候有誤差,誤差不足半毫米,導致螺絲擰上就會微微卡輪了。不過沒所謂了,那時候為了趕上聚會時間已經(jīng)很緊,表示原諒它了。
系? 錦? 先
thanks4reading
以后會在這里標注工時,以標記工作量
(工時32h,外加拍攝剪輯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