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當前位置:
  • 聚焦>正文
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袁隆平助手回憶艱辛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3-08-27 16:40:24 來源:光明網(wǎng)

光明網(wǎng)訊 2023年是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由中國科技館主辦的“稻谷飄香,禾下追夢——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展”正面向公眾展出。近期,袁隆平院士的助手尹華奇先生寄來親筆手稿,深情回顧了雜交水稻攻關的艱辛歷程,表達對袁隆平先生的崇高敬意。

不懼烈日,尋找雄性不育株


【資料圖】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實驗田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水稻,這讓他意識到存在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通過文獻研究,結合自己在田間的實際探索,袁隆平設想采取“三系法”技術路線,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實現(xiàn)“三系”配套。而找到不育株是實現(xiàn)“三系法”技術路線的第一步。

此時的尹華奇和李必湖就讀于安江農校,作為袁隆平的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他們跟隨袁隆平一起踏上了漫長的追覓不育株之路。為了能看得仔細,他們每天在中午太陽光最強的時候,拿著15倍放大鏡,審視著試驗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雖然尋稻的過程堪比“大海撈針”,但他們從未放棄。歷時兩年,在他們檢查了十幾萬株稻穗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6株雄性不育株。

歷經(jīng)磨難,天南海北苦尋稻

1966年2月,袁隆平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開創(chuàng)了國內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更開辟了一個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領域。1967年6月,湖南省科委將“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級科研項目,同時,尹華奇、李必湖兩名應屆畢業(yè)生留校給袁隆平當助手,“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雜交水稻的研究也由此轉向了團隊合作。

為了趕時間、搶進度,袁隆平、尹華奇和李必湖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實驗,然而結果并不理想。但他們并未放棄,而是堅定信心、持續(xù)探索,之后袁隆平提出了“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的新設想,師徒三人又踏上了天南海北的尋稻之路,在湖南、云南、海南……哪里有希望他們就去哪里,多少稻田里留下了他們的腳印和牽掛。他們常常十天半月穿梭在茫茫稻田里,在田間地頭啃饅頭,渴了就喝清泉水,無論泥地還是沼澤光著腳就下,常常與老鼠、水蛇等斗智斗勇,就像是一支毫無裝備的探險隊,迎著朝陽、踏著月色,在田間逐夢。功夫不負有心人,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南紅農場發(fā)現(xiàn)雄性不育野生稻“野敗”。

一次次的挫折,他們有沮喪但是沒有被沮喪擊垮,“讓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的信念支撐他們突破困局,最終收獲成功。(戰(zhàn)釗)

尹華奇給中國科技館寄來的親筆手稿

袁隆平和尹華奇(左一)、李必湖(右一)

【拓展資料】

尹華奇,袁隆平院士助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雜交水稻特約顧問。幾十年來,積極投身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三系、兩系雜交稻育種攻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1998年選育出香型兩系法不育系——香125S,選配出高產(chǎn)、優(yōu)質、中熟的雜交早稻“香兩優(yōu)68”,先后在湖南、安徽、廣西等?。▍^(qū))通過審定并推廣應用,為雜交水稻科研與生產(chǎn)作出了重要貢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