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一份寫給當代人的睿智生存指南——《將熟悉變?yōu)槟吧号c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提供對自身處境的新認知
2023-09-01 03:43:17 來源:文匯網(wǎng)
我們?yōu)槭裁凑谑鄣哪芰??瘋狂消費后,欲望為什么始終得不到滿足?每個人為什么都成為其他人的敵人?
(資料圖)
齊格蒙特·鮑曼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作者,21世紀偉大的社會學家、思想家之一。他去世前,曾與瑞士記者彼得·哈夫納交談了幾天,在他英國利茲的家中,就他畢生的工作進行了四次長談。在長談中,他繼續(xù)描述我們的時代,涉及當前生活的方方面面:愛與親密關系、身份、工作與休閑、家庭、猶太性、道德、幸福、社會。從“二戰(zhàn)”“納粹大屠殺”到“數(shù)字時代”,從“經(jīng)濟危機”到“消費主義與新窮人”,從社會責任到公民權利,從戰(zhàn)爭陰影到幸福日常,從偶像作家到人格類型……為懸浮在不安全感中的我們這代人提供對自己境況的新認知。他狡黠睿智地描述我們這個流動不居的時代,以及人的境況;從不回避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總是努力質疑公認的智慧和常識,讓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鮑曼并不直接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鼓勵大眾更好地認識已經(jīng)發(fā)生、正在發(fā)生,以及將要發(fā)生的事實和真相。
《將熟悉變?yōu)槟吧号c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英]齊格蒙特·鮑曼 [瑞士]彼得·哈夫納 著
王立秋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文選讀:
選擇伴侶:為什么我們正在失去愛的能力
彼得·哈夫納(以下簡稱哈夫納):讓我們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愛。您說我們正在忘記怎樣去愛。什么讓您得出這個結論?
齊格蒙特·鮑曼(以下簡稱鮑曼):在網(wǎng)上找伴侶的趨勢隨網(wǎng)上購物的趨勢而來。我自己就不喜歡去商店;大多數(shù)東西,比如說書、電影、衣服,我都在網(wǎng)上買。如果你想要新夾克,購物網(wǎng)站會推給你一個目錄。如果你想找伴侶,約會網(wǎng)站也會推給你一個目錄。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關系模式變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模式。
哈夫納:這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以前,人們會在農(nóng)村的節(jié)慶活動上,或者,如果你住在城市,會在舞會上遇見自己未來的生活伴侶。其中也會涉及個人偏好,不是嗎?
鮑曼:對害羞的人來說,互聯(lián)網(wǎng)肯定有幫助。他們不必擔心在接近女人時會臉紅。在網(wǎng)上,他們更容易建立聯(lián)系,也不會那么拘束。但在線約會與試圖按自己的欲望來定義伴侶的屬性有關。人們根據(jù)對方的發(fā)色、身高、體型、胸圍、年齡,以及自己的興趣、嗜好、偏好和厭惡來選擇伴侶。這背后的想法是,我們可以用大量可測量的生理和社會屬性組裝出愛的對象。我們忽視了決定性的因素:人。
哈夫納:可就算以這樣的方式定義自己的“類型”,一旦與真人見面,一切不也都會發(fā)生變化嗎?畢竟,那個人不只是這樣的外在屬性的總和。
鮑曼:危險之處在于,關系模式的形式變了。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人與日用品的關系。我不會發(fā)誓對一把椅子忠誠——為什么我要發(fā)誓將這把椅子當作我的椅子,至死不渝呢?如果我不再喜歡它,我會買一把新的。這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但我們學會了以這樣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人。當我們遇見更有魅力的人時,會發(fā)生什么?就像對待芭比娃娃一樣:一旦新品上市,我們就會把舊的換成新的。
哈夫納:您的意思是,我們過早地分開?
鮑曼:我們進入一段關系是因為我們期待從中得到滿足。如果我們覺得另一個人會給我們更多的滿足,我們就會結束當前的關系,開始新的關系。關系的開始需要兩個人之間的約定。結束它只需要一個人。這意味著伴侶雙方都生活在持續(xù)的恐懼之中,害怕自己會像過時的夾克一樣被拋棄,被遺棄。
哈夫納:好吧,任何約定從性質上說都是這樣。
鮑曼:當然。但以前,就算一段關系不令人滿意,要斷絕它,也幾乎是不可能的。離婚很難,實際上,也不存在婚姻的替代選項。你們受苦,可你們還是得在一起。
哈夫納:那為什么分開的自由會比被迫在一起的苦惱更糟呢?
鮑曼:有得必有失。你有了更多的自由,但你會因為你的伴侶也有更多的自由這個事實而受苦。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生活,其中,人們按租購的模式來形成關系,結成伴侶??梢詠G掉關系的人不需要努力維持關系。人只有讓對方滿足,才會被認為是有價值的。這背后是這樣一種信念:持久的關系會阻礙人們追求幸福。
哈夫納:而就像您在您那本關于友誼和關系的書《流動的愛》中說的那樣,這是錯誤的。
鮑曼:問題在于這是“轉瞬即逝的愛”。在動蕩的時代,你需要不會讓你失望,在你需要的時候會陪在你身邊的朋友和伴侶。在生活中,對穩(wěn)定的渴望是重要的。臉書一百六十億美元的市值就是建立在這個需求之上,人們不想獨自一人。但同時,我們又很怕投入,怕被糾纏,怕被束縛。我們害怕錯過什么。你想要一個安全的港灣,但同時,你又想保持自由。
哈夫納:您和雅妮娜·萊溫森的婚姻持續(xù)了六十一年,直到她于2009年去世。在她的回憶錄《歸屬之夢》中,她寫道,在您和她第一次邂逅之后,您就一直在她身邊。每一次,您都會感嘆說“多么幸福的巧合啊”,您碰巧要去她想去的地方!在她告訴您她懷孕了的時候,您在街上跳起了舞并親吻了她——當時您身穿波蘭陸軍上尉軍裝,這個舉動還引起了一陣轟動。雅妮娜還寫道,甚至在結婚數(shù)十年后,您還會給她寫情書。什么才算是真愛?
鮑曼:在我看到雅妮娜的時候,我馬上就知道我不需要再去尋找了。那是一見鐘情。不到九天,我就向她求婚了。真愛是“我和你”彼此陪伴、成為一體的那種難以捉摸卻又無法抵擋的快樂,是在不只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上有所改變的快樂。被需要,甚或不可取代,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感覺。這種快樂很難獲得。如果你一直處在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利己主義者的孤獨之中,那它就是不可企及的。
哈夫納:因此,愛需要犧牲。
鮑曼:如果愛的本性就是愿意站到你愛的對象那邊,支持她,鼓勵和贊美她,那么,情人就必須做好把自利放到第二位,放到被愛者之后的準備,就必須做好把自己的幸福當作次要問題,當作他者的幸福的附帶問題的準備。用希臘詩人琉善的話來說,人“把自己的命運抵押”給被愛者。與常識相反,在愛的關系中,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對立并非不可調和。它們會統(tǒng)一、融合,最終不分彼此。
作者:[英]齊格蒙特·鮑曼 [瑞士]彼得·哈夫納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朱自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