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讀書|衛(wèi)建民:舊書如老友,很難“斷舍離”

2023-08-15 02:25:07 來源:文匯報

專欄:居家求學(二十三)

我在業(yè)余時間學習、研究散文。進入當代散文的階段后,陸續(xù)買了各家的集子,多年前就讀過了。這些樸素的散文集,現(xiàn)在就放在書柜里,從出版時間說,是真正的舊書了。但是,在整理藏書時,我把許多書揀選裝箱送人,卻舍不得清理楊朔、秦牧、吳伯簫等前輩的作品集。如果以金錢衡量,這些小書不值錢,也沒有增值的潛力,現(xiàn)在愿意讀的人也不會多。我遲遲不能“斷舍離”,只能說明我和這些小書有感情。

楊朔的多篇作品曾入選語文課本,凡是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對之并不陌生。他的作品,好讀好教,是訓練作文的好教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的散文作品不僅在課堂,在社會青年中也有大量的讀者。站在今天的高度,再回頭看他在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散文,我們當然會指出他作品的不足之處,還可以寫出更嚴苛的評論。我學習、研究過他的全部作品,曾給天津的《散文》雜志寫過一篇讀楊朔散文的心得,分析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藝術手法。我那篇短論沒來得及說,楊朔這一代知識分子,是在革命隊伍里進行過長期的思想改造的。他在克制自我的思維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在錦繡河山里嵌入勞動人民,以詩情畫意謳歌新時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說他是以寫詩的方法寫散文,這是對散文的高要求,最重要的是,身置新時代,歌之舞之,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楊朔是個高雅、整飭、文質彬彬的人,讀丁寧《幽燕詩魂》,可略見他的瀟灑風度。我有一年去沈陽,一個朋友帶我去拜訪馬加,馬的夫人談起楊朔,笑著告訴我:“我們去他家,他家里擺著好多外國的玩意兒?!睏钏烽L期在外事部門工作,經常出國,那些外國的“玩意兒”無非是國外贈送的紀念品。楊朔琢磨這些精致的外國玩意兒,在藝術品里體會散文的形式和內容。他的作品中,凡是以海外風情為題材的,都寫得自由灑脫、多姿多彩。我讀他的作品,很容易學到他的寫作手法,但他的全部作品里體現(xiàn)的高尚的情操,我是要學一輩子的。

秦牧的散文,是標準的、優(yōu)秀的報章時文。他能緊跟形勢,快手寫出一篇文筆犀利、瀟灑自如的隨筆。時政性、知識性、戰(zhàn)斗性,在他的許多雜文隨筆里溶為一體,而且富于親和力。如說繼承,他是從魯迅的雜文學的。他向讀者介紹過他寫作的經驗:“每個人把事物和道理告訴旁人的時候,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這里采取的是像和老朋友們在林中散步,或者燈下談心那樣的方式。我在這些文章中從來不回避流露自己的個性,總是酣暢淋漓地保持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語言習慣。我認為這樣可以談得親切些?!彼睦镉凶x者,以交心的方式寫文章,以本來面貌示人,絕不以牧師的口氣教訓讀者。這也是從魯迅那里承續(xù)的:我時時解剖別人,但也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作為當代散文的大家,秦牧的風格就在這些不大為人注意的地方。我孤陋寡聞,不知現(xiàn)在還有沒有人讀秦牧的散文?

《記一輛紡車》是吳伯簫的代表作。吳伯簫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并且在會議上有個發(fā)言。他的這篇代表作,通過延安的大生產運動,增強了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心,作為知識分子出身的文化工作者,也在勞動中來了一場精神的洗禮。這篇作品,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也是抒情敘事散文的范文。

在《北極星》跋里,吳伯簫回憶起這樣一個經歷:

我參加了一九四二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

座談會開了三次。記得第二次以后的哪一天,我從延安南門外去楊家?guī)X接洽工作,騎了一匹馬。工作接洽完了,從楊家?guī)X出來,遠遠望見毛主席同兩位同志從延河岸邊散步回來,正走上渡口通大道的斜坡。這時候我有些躊躇:立刻跑到毛主席跟前去呢,還是牽馬在道旁等毛主席走過呢?都覺得太突然。這躊躇是一剎那的工夫。就在這一剎那間,毛主席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情,已經叫著我的名字揮手招呼了。我便立刻跑到毛主席跟前去,握了手。毛主席問了我的工作情況,還談到我在座談會上簡短的發(fā)言,說:就應當那樣講。

吳伯簫記述的這一段史料,也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政治的、歷史的背景。領袖和一個普通的文化工作者的親密關系,通過吳伯簫的記述,留在了新中國的文學史里。

楊朔和吳伯簫,都是按延安文藝座談會提出的方向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秦牧是華僑,視野更寬闊,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他也回歸延安文藝座談會提出的大方向,不過,他的作品更屬于城市讀者和報紙的一時之需。這三位前輩的散文作品,影響了一個時代,引導了讀者的文學趣味,提高了青年的寫作能力?;仡^看,三家的散文作品,已進入歷史的長廊。今天的讀者和作者,大多數(shù)人已超過這些前輩,已經攀登泰山的幾千級臺階?;仡^看,當他們凌絕頂時,怎能忘記自岱廟一路登山,抬腳邁上的第一級臺階?

舊書難舍。

>>作者簡介:

衛(wèi)建民: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編審,著有散文隨筆集《尋找丹楓閣》《陳谷集》等。

作者:衛(wèi)建民

編輯:周怡倩

責任編輯:朱自奮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