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肉植物必須適時補充水分以供生長發(fā)育之需,而決不是像某些人認為的“寧干勿濕”。
2、當然對地栽植株,澆水次數(shù)可以少一些。
3、大多數(shù)多肉植物和自根栽培的仙人球類,澆水很難掌握,主要表現(xiàn)在澆水的適時性上。
(相關資料圖)
4、休眠期多澆水易致植株腐爛,如夏季休眠的生石花等夏季澆水,則植株即刻腐爛:冬季休眠的仙人球類,若冬季澆水,會造成根系腐爛或易受凍,雖然它在冬季不一定腐爛,但一到春天就會腐爛。
5、要仔細觀察各植株的生長情況,有的人一看到有些植株葉色發(fā)紅、葉尖和老葉干枯就認為缺水。
6、其實光線太強,盆土長期缺水,根系被破壞,根頸處腐爛,根頸處被蟲咬后又自動修復結(jié)疤而造成水分輸送不暢等都可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7、因此,熟悉植株的生長情況對掌握澆水技術(shù)很有幫助,一般生長特別旺盛的植株和開花孕蕾期的植株,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對它們的澆水盡量應適時:而一些生長基本停滯的老齡大球,則澆水次數(shù)要少。
8、澆水要考慮氣溫、空氣濕度、溫室通風情況、盆的大小與材質(zhì)、根有沒有下伸到砂床上等情況,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判斷盆內(nèi)是否缺水。
9、在其他盆花栽培時一般可根據(jù)表面盆土是否發(fā)白來決定澆水與否,但在多肉植物中據(jù)此判斷會造成差錯,因為多肉植物的培養(yǎng)土中一般混有砂、蛭石、輕石、貝殼粉等物質(zhì),容易造成盆土表面發(fā)白。
10、特別在這些物質(zhì)比例較大的情況下,往往澆過水后第二天盆土表面已發(fā)白,而這時下面盆土根本不缺水。
11、有的專家指出當盆土表面1厘米處已干燥而下部盆土仍濕潤的狀態(tài)下,多肉植物根的吸收達到最大值,如果按常規(guī),一見盆土發(fā)白就澆水,那就會造成澆水過量,影響植株的生長。
12、澆水的時間夏天以清晨為好,冬天應在晴朗天氣的午前進行,春秋則早晚均可。
13、一般情況下不要從頂部淋水,否則時間一長球體上會有難看的斑點,毛柱類種類的毛易污染粘結(jié),翠花掌等生長點處積水會造成腐爛。
14、池塘水淋在植株上易孽生藻類,好似長了青苔一樣很難看。
15、一般情況下,澆水都必須澆足,為此必須經(jīng)常松土,使盆土易均勻地吸足水。
16、對于正在生長的冬型種和中間型植株,應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澆水做到干透澆透,既不能積水,也不能過于干燥。
17、夏型種可適當澆些水,但不要過量。
18、如果遇到陰雨天或溫度突然降低,則停止?jié)菜?/p>
19、控制澆水的量的方法 竹簽判斷法:即將竹簽(或牙簽)插入盆土三分之二的深度,要澆水的時候,拔出竹簽,看看土壤部分的干濕度情況。
20、這種方法對休眠和半休眠或者要進入休眠和半休眠期的植物澆水,很有幫助;表層土干濕判斷法:一般地說,表層土發(fā)白,就可以澆水了,這就是“不干不澆、干透澆透”的原則。
21、所謂的干透,就是指表層土發(fā)白,但是撥開表層土,依然可以看見濕氣。
22、對于生長期的仙肉,這樣的判斷方法就可以了。
23、習性強健的,可以馬上澆水,對相對怕水的,等兩天再澆水。
24、端盆法,即手感好的朋友,可以端一下盆,覺得盆輕了,就可以澆水,用塑料盆種的仙肉,用土也以泥碳等輕質(zhì)材料為主的,澆水后和干燥的份量還是比較明顯的。
25、敲盆法,即用手指輕敲盆壁,發(fā)出空心的聲音,就說明土干了。
26、用坐盆法是最好的。
27、一般情況下,盆浸入水中二分之一的深度,只要15秒鐘就夠了,千萬不要看到表層土出現(xiàn)濕氣再拿出來。
28、越是疏松透氣的土,時間可以越少,因為虹吸作用強。
29、這種澆水方法的好處在于,可以保證土壤的上部比下部相對干,不容易爛根。
30、因為植物的根尖分為根冠區(qū)、生長區(qū)、生長娶和根毛區(qū),只有根毛是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抗?jié)衲芰ψ顝?,而根毛區(qū)之上的老根已經(jīng)失去吸水的功能,主要起傳輸水份養(yǎng)料和固定的作用,抗?jié)衲芰Σ?,爛根往往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