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基金時報 更多
您的位置:理財>正文

百年巨匠高二適(十二)

2023-08-15 01:38:06 來源:江南時報

百年巨匠高二適(十二)

□ 曹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文化救護②

1947年重陽節(jié),高二適應于右任、張溥泉、賈煜如三人邀,赴紫金山天文臺登高。高先生用陶詩“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之句十字為韻作詩十首,其中引用《道德經(jīng)》抨擊統(tǒng)治者棄周禮而施暴:

從古邦之興,應懷大寬廓。老言政察察,其民缺缺若。

此土本崇禮,刑德涂刀鑊。今來率背圣,末流工奪掠。

1973年3月,高二適致費在山信札局部

1975年秋,高二適離大去之日不遠,他以章草自守、以詩禮自譽結(jié)為楹聯(lián),對自我人生作總結(jié):

而此草章為世守,豈有詩禮終平庸。

隨著1949年新中國成立,高二適越發(fā)關注文化建設,由禮教擴展至整個大文化。既有對形而上的文化堅守,也有對形而下的文化關注,這包括如下三個理念。

第一,守住文化就是守住歷史。1968年12月15日,高二適致信同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的謝居三:

……尋字劃誠所謂“一代不數(shù)人,百年能幾見”者。弟頃作草,欲以章隸入之今草。每伸紙,解衣盤礴,似嘆臻此境,賢者將何以教我乎?弟每午前均在家,運動以還,益感書不可廢。以今政取舍,配前古之興衰,則歷史尤不可廢,此聊與兄一言之。不中處,幸勿流于口也。

在如火如荼的特殊時期,高二適卻在此引用陳師道的詩句大談自己的書法,并把它上升到政治和歷史的高度——“書不可廢”,“歷史尤不可廢”。這種言論,不僅僅是對文化的摯愛,更是傳統(tǒng)文人風骨在他身上不可抑止的爆發(fā)。

他致信費在山對當時的社會狀況表示了深深的憂慮:

榮寶齋米君對鄙書似有嗜痂之癖,當可徇君之請。鄙書早歲有雞林之譽,近??邢膶⒒虻媒^弦之憂。

1973年3月初,他再致費在山書信說:

吾今將創(chuàng)狂草新體,以供當世之求,刻下南北均一片黃茅白葦,大蘇之慨的然。即作廢。

1975年8月20日,高二適給費在山的短箋中感嘆文壇荒蕪:

近海內(nèi)文壇巟[荒]落,吾近閱審某種稿件,直是黃茅白葦。何物吳某謂吾駁議拾清人牙慧?此人尤不識書藝,斥之不勝斥,姑置之。

1976年元月28日,高二適致函戴彬:

彬兄賢契,手翰能運文墨,閱畢至為仰贊。方茲高士畏葸,畏懼,害怕。學問,黃茅白葦,滿紙圖[涂]鴉,令人生厭,則與足下遠矣。

三信均以“黃茅白葦”慨嘆當時的文化狀況。“黃茅白葦”語出蘇東坡《答張文潛書》一文:“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實出于王氏……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黃茅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王氏,就是王安石。高二適特別贊同蘇東坡的喟嘆,但可貴的是,高二適不是僅做消極的旁觀者,他以他的方式盡力挽救這個局面。他創(chuàng)作狂草新體——“以供當世之求”。在他眼里,書法不僅僅是藝術,還是學術,是文化,是歷史。

1968年12月15日,高二適致謝居三信札局部

以書救文,或許就是高二適在這個特定時期的“政治”。他總能以詩心發(fā)現(xiàn)機會,展開自己的文化行動。1973年4月,高二適為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即南京藝術學院)主任楊明書《李白古風五十九之十八》。在書后跋語中,希望楊明以高瞻遠矚的胸襟,為文藝樹立標桿:

……

今晨涼氣生被,忽獲新箋,試為書此,竊緬愧老輩凋零,好事同攻。楊君主藝院,聞多名師友,愿以政府提倡與諸君子高瞻遠矚,庶為來學之準繩乎哉!前帖既竟,余紙為題跋如上,楊君其許吾未?呵呵!

1975年11月25日,高二適與學生譚家明、徐學淵一同觀游南京棲霞寺,發(fā)現(xiàn)棲霞寺碑藏等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損壞。他回來即刻在27日,致信管理寺廟的南京煉油廠革命委員會主任戴彬及黨委書記王平,請他們妥善保管文物。致戴彬信箋如下:

戴主任,前日匆匆離山,不克再談,至歉。今寫詩來乞教,另紙則贈王平同志存覽,棲霞寺碑為江南名跡,乞公示意社中善為護持保存,以彰古物,而更進提倡書道也。

要知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求保護文物,還有弘揚書道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中國文化為什么數(shù)千年不斷,就是有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擔當和精神。這是高二適一生中第四次諫言上書,也是最后一次。

1976年唐山地震,醫(yī)院鼓勵病患騰出床位,高夫子心臟病未愈卻出院。他在郊區(qū)避震時致信云南張誠,一方面關心災民生活,另一方面祈禱文化免遭損失。他說:“惟愿地動能息,不傷文物及什文之具,則尤衰殘之所禱頌矣?!痹谥沦M在山信札中,他同樣表達了這種憂心:“此次遭災,毀傷文物及等身之具,其慘尤不必言?!?/p>

高二適就是這樣,無論到什么時候心中都裝的是天下,有時雖然細小得微不足道,但撐起的卻是知識分子的脊梁——他可以泰然地為自己的人生畫上最美的句號,然后走進歷史。

相關閱讀

Copyright @ 2008-2020 www.jjs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時報 版權所有    | 聯(lián)系我們:527 822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