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相信很多人到舟山旅游,都會去海邊的石灘沙灘上摳摳小螃蟹,摸摸小海螺或者撿撿小貝殼,不過現(xiàn)實往往讓人失望,那收獲經(jīng)常少得可憐。最近到大名鼎鼎的沈家門漁港拍攝時,卻被我發(fā)現(xiàn)大片大片,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和跳跳魚,驚喜之余未免心生疑慮,怎么沒看到有人在這里“趕?!蹦??
當即隨緣詢問了幾位路人,都回答不清楚(有兩位也是過來玩的游客),最后好不容易“逮”到一位騎著三輪車的本地人,才大致了解:原來這兒的魚和螃蟹雖然多,但都非常機敏,一有動靜就會鉆到洞里,很難抓。尤其這些外表還算可愛靚麗的螃蟹,本身就沒什么肉,花大力氣抓一堆也并不劃算,或許這就是當?shù)厝藢λ鼈儾桓信d趣的原因吧。
不過對于第一次看到“跳跳魚”的我來說,還是相當高興的。因為以前在臺州吃過一道“特色菜”,主要食材就是跳跳魚和望潮,當時還倍受老板推崇,味道確實鮮美,印象頗深。沒想到活著的跳跳魚竟然長得這么“憨厚”又靈活,它們在泥濘的環(huán)境中會跟泥鰍一樣不斷扭動身姿,然后突然彈起,最高能有二十公分左右,可惜動作太快,導致我抓拍的照片都糊了。
單從攝影的角度,跳跳魚們張開魚鰭的時候還是有點“色彩斑斕”的,高高往外凸起的大眼睛也非常有趣。但畢竟最大也僅十公分左右,如果想專門來拍攝它們,最后配上焦段長點的鏡頭。
這兒的小螃蟹太多了,基本上都是同一品種,一只鉗夸張得大,一只鉗則顯得更加細小。問了問以前拍生態(tài)微距認識的老師,原來這種“長相”是“招潮蟹” 的經(jīng)典特征(不過“招潮蟹” 是101種蟹類的統(tǒng)稱,所以很難通過幾張照片就分析出來具體名字)。
如果網(wǎng)友們非常想到這里體驗挖螃蟹和跳跳魚,個人覺得只要準備充足,還是非??尚械?。裝備方面,最好是那種齊腰的連靴雨褲,加上鏟子及袋子,基本上就可以償試下海了。在岸邊稍微找找,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簡易的木梯,可以直達灘涂。不過出于安全方面考慮,千萬不要一個人去“冒險”,萬一深陷泥沼拔不出來,那就不好玩了(雖然旁邊停著許多船,但海邊風大,加上來往穿梭的浪聲,遇險不一定能及時得到救援)。
另外也要做好防曬工作,雖然我來的這天比較涼快,但太陽升起后,沒有遮擋的情況下也很快就汗流浹背了。
具體的位置其實不用多說,沈家門一帶的海邊都是,如果想要僻靜一點,則沿著堤壩公園往兩頭多走段路即可。沿途每隔幾十米就會有個小型的“漁港碼頭”,一般情況下都是鎖住的。在普陀海洋行政執(zhí)法局對面,我從這扇打開的鐵門走進去參觀了一圈,中間確實有“白襯衫”過來詢問幾句,不過禮貌、坦帥地稍作解釋交流,并不會受到驅(qū)趕。
不知道這么成片成片的“海貨”,會引來多少內(nèi)陸人的覬覦呢?反正當我第一眼看到成堆的小螃蟹時,下意識就想到了“生腌”,哈哈,雖然本身并不喜歡這種風味?;蛟S在當?shù)貪O民的眼里,確實太見怪不怪了,所以才都懶得下去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