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金融 > 正文

視點!英雄聯(lián)盟世界第一螳螂是什么?世界上最厲害的螳螂

2023-02-28 16:28:06 來源:萬能知識網(wǎng)

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世界第一螳螂(英雄聯(lián)盟世界第一螳螂)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wǎng)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世界第一螳螂(英雄聯(lián)盟世界第一螳螂)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十大最強螳螂排名

十大最強螳螂排名如下:非洲綠巨螳、中華大刀螳、廣斧螳螂、蘭花螳螂、刺花螳螂、魔花螳螂、馬來樹枝螳螂、小提琴螳螂、枯葉螳螂、金屬螳螂。


【資料圖】

1、非洲綠巨螳。

非洲的綠巨螳螂是一種比較兇猛的螳螂,擁有一個大號的寬腹,實力強悍。能夠捕食昆蟲、蜘蛛、蜈蜙、蛙類、小蜥、小老鼠、小鳥和小蛇,也吃蝎子蜈蚣蜘蛛,也能捕食體型相當?shù)纳撸鲜蠛头澍B,因此被稱為“非洲綠巨螳”。

2、中華大刀螳。

中華大刀螳作為我國一種全國性品種,廣布于南北各地,適應力很強。早在1896年就隨同苗木一同引進到美國等地,并繁衍后代。頭三角形,復眼大而突出,體形大,足細長,整體顏色為暗褐色或綠色。

3、廣斧螳螂。

廣斧螳螂也叫廣腹螳螂,俗稱寬腹螳螂。身型與薄翅螳螂相仿,但粗壯得多。特征是雙刀上三個突起的黃色斑點,和雙翅上的一對白斑。多為綠色,褐色個體比較少見,是斧螳屬中較著名的品種之一。

4、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產(chǎn)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qū)。初生幼體呈紅黑二色,在第一次蛻皮之后轉變?yōu)榘咨头奂t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后,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xiàn)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yōu)闇\黃色,能夠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

5、刺花螳螂。

刺花螳螂,花螳科刺花螳屬的一個物種,因全身布滿棘刺而得名。產(chǎn)于非洲東部至南部諸國。刺花螳螂的習性與蘭花螳螂?yún)s十分類似,它們都屬于晝行性的樹棲昆蟲。初生幼體通體黝黑,直到第一次蛻皮后才會展現(xiàn)出白綠紅三色相間的正常體色。

6、魔花螳螂。

魔花螳螂,被人們稱為“螳螂之王”,它是世界上最稀有螳螂之一。魔花螳螂外表美麗、體型獨特、數(shù)量稀少,是所有模擬花朵的螳螂種群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身上有紅色、白色、藍色、紫色、綠色,黑色保護色來威嚇敵人,保護自身。

7、馬來樹枝螳螂。

馬來樹枝螳螂是世界上最大的螳螂。它的身體扁平且細長,三角形的小頭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轉動,視力絕佳,非常有利于捕獵,可以看到很小的動靜,昆蟲、青蛙、鳥、小蛇等都是它的獵物,但它只吃活的生物。

8、小提琴螳螂。

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小提琴螳螂,由于整體型態(tài)猶如小提琴彈奏家而得名。小提琴螳螂喜愛捕食那些飛行的昆蟲,如各種蠅類,蛾子,還有蝴蝶,而對地面上活動的蟋蟀,蝗蟲和幼蟲都不太感興趣。

9、枯葉螳螂。

枯葉螳螂,來自馬來西亞,外形酷似一片枯葉。體色棕色,有模仿枯葉的深色和淺色斑點。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葉,一對翅膀收攏后,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葉。

10、金屬螳螂。

該種類有著華麗無比的金屬色光澤,體型修長而扁平,因此得名金屬螳螂。

棲息于樹林或草叢,肉食。善于利用鋒利帶有尖刺的前肢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xiàn)象,能把獵物完全吞食消化。

地球上最大的螳螂

世界上生物無奇不有, 下面就讓我向你們介紹一下地球上最大的螳螂吧!

地球上最大的螳螂:

非洲的綠巨螳螂是世界上目前知道的最大最猛的螳螂,體長平均在15厘米左右最大記錄記載是17厘米。他們能捕食小型蛇鳥青蛙老鼠等一般 其它 昆蟲不能捕食的東西,而綠巨螳螂能做到。也有記錄綠巨螳螂能吃掉蜈蚣、蝎子、蜘蛛(比較大的種類)。

綠巨螳螂南非米爾斯森林l里,粗看猶如一個綠色訂書機。它是一種兇猛的食蟲動物,各類昆蟲都是他的美味佳肴。雌螳螂在懷卵期,竟敢攻擊麻雀般大的各類小鳥。當大螳螂發(fā)現(xiàn)棲身樹上的小鳥時,它悄悄地從背后靠上去,到相距約30厘米時,就一個彈跳猛撲上去,用兩只有鋸齒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小鳥拼命掙扎,一般雙方都跌到樹下,如果此時樹下有蛇、貍等動物,則雙方都被別的動物吃掉。一般情況下,大螳螂總是勝利者,因為它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后,小鳥在一分鐘內死亡。據(jù)動物學家分析,小鳥的腦汁富含卵磷脂和鈣質,有助于雌螳螂懷卵的質量,這是一種繁殖后代的生理需要。

螳螂的基本簡介:

螳螂,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總稱。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并在腿節(jié)和脛節(jié)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

交配中的螳螂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維斯(W.J.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進:他們事先把螳螂喂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紀錄。結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xiàn)了吃夫。相反地,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復雜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鐘,長的達兩個小時。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喂養(yǎng)的螳螂經(jīng)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雌螳螂饑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那些處于高度饑餓狀態(tài)(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于中度饑餓狀態(tài)(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后,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并不想吃配偶??梢姶企氤苑虻闹饕獎訖C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并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么,吃夫就還是可能發(fā)生的。在1992年,勞倫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guī)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xiàn)象中,大約31%發(fā)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于中度饑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后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后代數(shù)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fā)生的吃夫現(xiàn)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他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

無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斷的分裂而永世長存,有性的生物卻必死無疑。性是對死亡的抗拒,是新生命的開端。這兩個相對的力量,有時卻能古怪地結合。例如,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有時能觀察到所謂“性食同類”(sexual cannibalism),即在交尾前后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螳螂了。對雌螳螂殺夫的首次描述,出現(xiàn)于1658年出版的德語著作中。在1886年,一位美國昆蟲學家向《科學》雜志 報告 了他在實驗室看到的雌螳螂在交配前吃掉雄螳螂的頭,而無頭雄螳螂仍設法完成交配的奇怪情景,大概是關于這一現(xiàn)象的第一篇科學文獻。稍后,法布爾在《昆蟲記》中也描述了螳螂殺夫:

“然而在事實上,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可真讓人吃驚!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真令人難以置信?!睆倪@段描述看我們不知道法布爾是親眼所見,還是只是在轉述一個公認的事實。不管怎樣,隨著《昆蟲記》風靡世界,雌螳螂“殺夫”(或者更確切地說,“吃夫”)的惡名和雄螳螂“殉情”的美名也就盡人皆知了。生物學家們甚至試圖論證“吃夫”的合理性。 螳螂吃夫(3)

有的說,雌螳螂產(chǎn)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極好的能量來源。斷頭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這是已被實驗證實的,因為控制交配的神經(jīng)不在頭部,而在腹部,而且,由于某些神經(jīng)抑制中樞位于頭部,頭被吃掉反而還有助于增強雄性的性能力呢。雄螳螂不死,真是天理難容了。

不過,很少有人在野外觀察到雌螳螂吃夫。我們說的螳螂,乃是一大類昆蟲的總稱(是昆蟲綱下的一個目——螳螂目),包括形態(tài)、生態(tài)各不相同的1500多種螳螂。絕大多數(shù)螳螂物種都沒有被觀察到吃夫現(xiàn)象,這個名聲,主要歸咎于兩種分布較廣的螳螂:中國大刀螳螂(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和歐洲螳螂(Mantis religiosa)。

而上述二種螳螂也不一定吃夫,科學家發(fā)現(xiàn),那些處于高度饑餓狀態(tài)(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于中度饑餓狀態(tài)(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后,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并不想吃配偶。

但是,研究者報告的吃夫現(xiàn)象都是在實驗室里觀察到的,在這種條件下,擔驚受怕的動物往往會有異常的舉動,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否果真如此呢?這是真的與生殖有關的自相殘殺,還是純粹為了喂飽肚子的自相殘殺?沒人否認螳螂的確會自相殘殺,而個子要小得多的雄螳螂也很容易成為雌螳螂的犧牲品,問題在于這是否有生殖意義?

世界上最大的螳螂究竟有多大呢

大家是否曾經(jīng)想過,世界上最大的螳螂究竟有多大呢?也許現(xiàn)在看來這個想法無聊可笑,但我當初第一次見到螳螂時,確實想過這個問題。不少人可能覺得,螳螂超過10cm,15cm絕對是笑話吧?那么,就讓我給大家看看世界上最大的螳螂有多大。

南非米爾斯森林里生活著一種地球上最大的螳螂綠巨螳螂,長約15厘米,粗看猶如一個綠色訂書機。它是一種兇猛的食蟲動物,各類昆蟲都是他的美味佳肴。雌螳螂在懷卵期,竟敢攻擊麻雀般大的各類小鳥。當大螳螂發(fā)現(xiàn)棲身樹上的小鳥時,它悄悄地從背后靠上去,到相距約30厘米時,就一個彈跳猛撲上去,用兩只有鋸齒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小鳥拼命掙扎,一般雙方都跌到樹下,如果此時樹下有蛇、貍等動物,則雙方都被別的動物吃掉。一般情況下,大螳螂總是勝利者,因為它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后,小鳥在一分鐘內死亡。大螳螂不吃鳥肉,只吃其腦汁,吃法很奇特。它用一只腳鉤住鳥頸,舉起另一只腳當鋸子,在鳥頭上來回拉鋸,竟然“嘶嘶”有聲,很快鋸開小鳥薄薄的頭蓋骨,它就舔食淡白色的腦汁,然后棄鳥而去。據(jù)動物學家分析,小鳥的腦汁富含卵磷脂和鈣質,有助于雌螳螂懷卵的質量,這是一種繁殖后代的生理需要。

綠巨螳螂,世界上最大的螳螂 學名Choeradodis stalii ,體長14-15cm ,體格強壯,胸部圓盾狀,捕食青蛙、蜥蜴、小型蛇類和哺乳類。

它們的 故事 是從一粒卵開始的。雌螳螂把卵產(chǎn)在樹葉上(內含200多個卵泡)等其變硬后就可以防止其他生物破壞。大約1個月以后,小螳螂孵化出來,脫去外衣,亮出武器直到身上的顏色顯現(xiàn)出來后,這種冷血殺手就開始了在這個世界上的闖蕩。

螳螂是靠著敏銳的視覺捕獵的,它們的眼睛和人的眼睛相似能夠三維立體識物,可以高速準確的計算出獵物的位置,只要2/10秒的時間一切都可以搞定,令人震驚的是這一高難度的捕獵動作僅僅在只有針鼻大小的神經(jīng)中樞內完成。它們是殘酷的冷血殺手,獵殺是他們的本能。螳螂可以殺死身長是它1.5倍的任何生物。它們梳妝的時候視線只有自己的鼻尖那么遠,但是作為它的獵物在此時也不能大意。當螳螂越饑餓時它選擇的攻擊目標就會越大,它所捕殺的獵物在被螳螂吞咽時往往還是活著的,在它們手中還握著第一個獵物時,眼睛已經(jīng)瞄上第二個受害者了。螳螂是名副其實的刺客,綠巨螳螂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們的眼睛從不從對手身上移開,真正做到眼觀六路,而且雙腿之間友耳朵能在飛行中感知身后的動靜。

世界最大的螳螂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知道螳螂,卻只有少部分人了解世界上最大的螳螂,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下我們平時所見的小螳螂最大有多大!

世界上最大的螳螂

南非米爾斯森林里生活著一種地球上最大的螳螂,長約15厘米,粗看猶如一個綠色訂書機。它是一種兇猛的食蟲動物,各類昆蟲都是他的美味佳肴。雌螳螂在懷卵期,竟敢攻擊麻雀般大的各類小鳥。當大螳螂發(fā)現(xiàn)棲身樹上的小鳥時,它悄悄地從背后靠上去,到相距約30厘米時,就一個彈跳猛撲上去,用兩只有鋸齒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小鳥拼命掙扎,一般雙方都跌到樹下,如果此時樹下有蛇、貍等動物,則雙方都被別的動物吃掉。一般情況下,大螳螂總是勝利者,因為它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后,小鳥在一分鐘內死亡。大螳螂不吃鳥肉,只吃其腦汁,吃法很奇特。它用一只腳鉤住鳥頸,舉起另一只腳當鋸子,在鳥頭上來回拉鋸,竟然“嘶嘶”有聲,很快鋸開小鳥薄薄的頭蓋骨,它就舔食淡白色的腦汁,然后棄鳥而去。據(jù)動物學家分析,小鳥的腦汁富含卵磷脂和鈣質,有助于雌螳螂懷卵的質量,這是一種繁殖后代的生理需要。

螳螂的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螳螂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復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漸變態(tài)。卵產(chǎn)于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chǎn)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yōu)槌上x。一般1年1代,一只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有些種類是孤雌生殖。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qū)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xiàn)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并有擬態(tài),與其所處環(huán)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英文名為Mantid。

經(jīng)濟利用

藥用價值:中藥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蟲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7種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頻和收斂作用。磷脂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并能促進紅細胞的發(fā)育及其他細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溫、無毒,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之功能。主治遺尿、遺精、便頻、腎虛腰痛、神經(jīng)衰弱,也適用于婦女帶下、經(jīng)血不調等癥。桑螵蛸的市場價格已經(jīng)達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藥,即將螳螂的成蟲干燥入藥。螳螂有滋補強身、健腎益精、止搐定驚功能。主治體虛無力、陽痿遺精、小兒驚風抽搐、遺尿、痔瘡及神經(jīng)衰弱等癥。臨床應用主要是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

生防價值:螳螂可捕食40余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苦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食用價值:螳螂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高蛋白質食用昆蟲。

觀賞價值:通過人工反季節(jié)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設小小動物園、野生昆蟲園的良好素材。人工 飼養(yǎng) 技術飼養(yǎng)管理:螳螂因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人工籠養(yǎng)有一定難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籠罩飼養(yǎng),籠內移植栽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并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同時,喂以人工糊狀飼料。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昆蟲研究所用飼料昆蟲黃粉蟲幼蟲和蒼蠅飼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長發(fā)育過程并產(chǎn)卵。

人工飼養(yǎng)技術

環(huán)境調控?。喝斯し醇竟?jié)培育、打破休眠、模擬溫濕度,人工創(chuàng)建自然條件,每天光照250瓦紅外線,另外加照紫外線。

采收加工:在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采后清理雜質,于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鐘,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干即為中藥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后,藥效降低,影響質量。

炮制: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世界上最大最兇的螳螂

世界上最大最兇的螳螂非洲綠巨螳螂。

非洲綠巨螳螂,這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兇的螳螂之一。飛洲綠巨螳螂是一種比較兇狠的螳螂,原產(chǎn)地是非洲,在原產(chǎn)地體長能夠達到九厘米左右,在引入我國之后由于近親累代等原因只能長到七厘米左右,不過仍然兇猛異常,能夠捕捉小型脊椎動物。

綠巨螳螂雖然沒有毒,但是它們殺傷力極大,綠巨螳螂是螳螂中最大的品種之一。綠巨螳螂還有自己獨特的捕食技巧,它們依靠自己敏銳的視覺捕獵,能夠迅速算出獵物的位置,在短短時間內將獵物吞噬下去,據(jù)說在它們餓極的時候也是會選擇捕殺蛇的。

生活習性

螳螂喜陰怕熱,多棲息于田野草地、山林灌叢中,多在氣溫18-22℃,相對濕度75%-85%時活動。螳螂喜歡棲息在植物上,一到炎熱干燥的中午螳螂就躲到樹葉間歇涼去了,等到下午溫度漸降才又開始干活。每年從春季到秋季是螳螂活動盛期。

螳螂夏季多清晨活動,炎熱干燥中午到樹葉間或作物植株間歇,待到下午氣溫降低又出來活動。每年春季至秋末,是螳螂活動捕食季節(jié),以小型昆蟲、蛾類、毛蟲、蝶類、甲蟲、蚜及蝽、蠅等為食。

世界上最厲害的螳螂

世界上最美的螳螂有:枯葉螳螂、魔花螳螂、刺花螳螂、蘭花螳螂。

1、枯葉螳螂:

枯葉螳螂,來自馬來西亞,外形酷似一片枯葉。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葉,一對翅膀收攏后,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葉。枯葉螳螂的腿也恰似殘葉葉柄,連“葉脈”和“葉經(jīng)”都清晰可見??萑~螳螂是大名鼎鼎的擬態(tài)獵手。

2、魔花螳螂:

魔花蝗螂是捕食蝗螂中最大的一種,身長可達13厘米,享有“蝗螂之王”的美譽。魔花蝗螂的身體五彩斑斕,紅、白、藍、紫、黑縱橫交錯,艷麗無比,不過,如此艷麗的顏色,只是雄性的專利。

3、刺花螳螂:

刺花螳螂,產(chǎn)于非洲東部至南部諸國。它們的外型在螳螂中也是獨樹一幟,因為全身布滿棘刺而得名。另外有一種產(chǎn)于印度的印度花螳螂在外型上與刺花螳螂很近似,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種類。

4、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產(chǎn)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qū),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

螳螂的形態(tài):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體長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體流線型,以綠色,褐色為主,也具有花斑的種類;標志性特征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大刀鉤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

頭部呈扇形,較小;復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黃綠色為主,晚上在燈光下呈現(xiàn)黑色,單眼,在兩眼之間有3個小點即單眼;觸角細長;頸部可180度轉動;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

前足腿節(jié)和脛節(jié)有利刺,脛節(jié)鐮刀狀,常向腿節(jié)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輕柔,遮住身體全部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邊緣透明色,中間呈放射狀的紫紅色、伸展開呈現(xiàn)扇狀,休息時收斂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鋒利發(fā)達善于捕捉,中、后足適于步行,但有時前足也會用來保持平衡,發(fā)育呈變態(tài)發(fā)育。

關鍵詞: 世界第一螳螂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