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金融 > 正文

倍輕松的虧損困局

2023-09-07 19:17:13 來源:金融界

白紙黑字的財報清楚地告知市場:倍輕松早就“不輕松”了。


【資料圖】

近日,“便攜按摩器第一股”倍輕松公布了最新的半年報。

2023年上半年,倍輕松營收雖同比增長30.7%至5.99億元,但仍凈虧損2534.65萬元,扣非凈虧損2919.96萬元。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財報披露當日,倍輕松股價跌超3%,報收32.94元,并在此后的7個交易日一直處于低迷之中。

投資者“情緒低沉”情有可原,畢竟這樣的局面持續(xù)已久。從2022年一季度以來,倍輕松已連虧六個季度。

2021年7月,倍輕松作為“智能按摩設備第一股”登陸科創(chuàng)板,開盤報160元/股,較發(fā)行價27.4元/股暴漲484%,市值輕松突破百億元。如此風光,讓投資者很難不對這家企業(yè)的未來心懷憧憬。

然而,曾經的美夢早已開始向噩夢演變。截至2023年9月6日收盤,倍輕松的股價報收33.28元/股,市值較最高點已蒸發(fā)超八成。

在財報中,倍輕松直言,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業(yè)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0.70%,但凈利潤仍為負。如果未來市場經濟持續(xù)下行,直營門店經營情況無法持續(xù)修復,產品推新效果不佳,新渠道收入增長不如預期,銷售費用率持續(xù)增高,較高毛利率無法持續(xù)等情況發(fā)生,公司仍存在業(yè)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風險。

這樣的說辭在此前的業(yè)績報告中也出現過。換言之,這家自稱為“專注于健康產品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已經將他們隱性的挑戰(zhàn)放至臺面。事實上,由于倍輕松“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商業(yè)模式,其產品口碑早就遭受質疑,而問題在于,倍輕松是否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如何改,能成功嗎?

產品不好賣了

激流勇進的高增長態(tài)勢或將難返,連續(xù)6個季度身陷虧損泥沼的倍輕松也印證了自身的增長焦慮。

今年第一季度,倍輕松營收同比減少7.93%至2.28億元,凈虧損182.35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267.58萬元。第二季度營收雖同比增長76.08%至3.71億元,但凈虧損環(huán)比擴大至2352.3萬元。

這樣的狀態(tài)已經維持了一年半,也就是6個季度。2022年一季度,倍輕松虧損額為988.98萬元,而2021年同期其則實現凈利潤1102萬元,由盈轉虧。此后一直沒有實現扭虧,尤其是2022年第四季度虧損額更是高達6690.28萬元。

馬云飛制圖

作為一家以按摩儀銷售為主營業(yè)務的企業(yè),倍輕松成立于2000年7月,2001年推出首臺眼部按摩器產品,正式進入按摩器具行業(yè)。2021年,頭頂“便攜按摩器第一股”的光環(huán),倍輕松成功登陸科創(chuàng)板。然而,上市次年,倍輕松的業(yè)績就顯出難色。

2022年,倍輕松營利雙降,營收同比下降24.69%至8.96億元,凈利潤由盈轉虧,同比下降235.46%至-1.24億元。這不僅與幾年前雙位數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且難敵競爭對手--同為按摩儀品牌SKG的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穿戴”),2022年,未來穿戴實現營收9.045億元,凈利潤1.153億元,扣非凈利潤1.031億元。

根據財報數據,倍輕松的多個品類均出現了產銷下滑。2022年,除了頸部智能便攜按摩器生產量和銷售量分別同比增長4.19%、32.21%外,倍輕松的眼部、頭皮、頭部智能便攜按摩器的生產量同比分別下降45.32%、53.70%、70.02%,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39.32%、41.96%、60.47%。

8月下旬,《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上海浦東一家大型商場發(fā)現,正值周末,商場里人來人往,但倍輕松門店卻稍顯落寞,鮮有消費者進店體驗或是購買產品。記者留意到,門店內展示的產品大多屬于中高端,在按摩設備產品內的價位較高,根據導購的說法,門店產品的零售價格沒有折扣。

家電產業(yè)分析師梁振鵬對記者表示,相比日本、韓國等按摩器具的成熟市場,有15%至20%的市場滲透率。當前,中國按摩器具市場滲透率約為1.5%,仍處于較低水平?!氨遁p松產品銷量的下滑,一方面是按摩小家電市場的發(fā)展已經過了高增長階段,新玩家的持續(xù)涌入使得行業(yè)競爭不斷加?。涣硪环矫鎰t在于倍輕松產品存在質量把控不嚴,售后服務不到位,導致部分消費者喪失信任感,進而影響倍輕松的銷量。”

記者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發(fā)現,目前消費者對倍輕松的投訴不在少數,問題主要集中于涉及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不予維修,售后服務態(tài)度差、使用產品后致使受傷以及虛假宣傳等,被投訴的產品包括頸部按摩儀、眼部按摩儀等。

另外,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也存在大量關于倍輕松產品質量問題、智商稅、成本低售價高等負面信息。

營銷噱頭遭質疑

提及倍輕松,令人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該品牌各大機場或高鐵站內明亮簡約的門店,而許可(化名)第一次正式接觸倍輕松,源于今年5月一家商場贈送的一張價值399元的肩頸舒緩套餐體驗券。據其表述,倍輕松該套餐主打中醫(yī)概念,并包含3次中式艾灸,“我以為是店內有專門精通中醫(yī)的按摩師提供服務,但去門店后發(fā)現實際上還是用機器操作。”

體驗之后,許可在倍輕松線下店逛了一圈后被價格“嚇退”。即便月入過萬,但在許可看來,動輒千元起步的便捷式按摩儀并不算便宜。她向記者提出疑問:按摩儀到底是不是“智商稅”?比起有行醫(yī)資格的推拿師或康復治療師,強調中醫(yī)概念的按摩儀是否可以達到宣傳的功效?

記者留意到,在倍輕松官方網站,相關產品的宣傳頁面里,類似“仿生機理下真實還原十指觸感與掌心溫度”“輕松實現無盲點全覆蓋的多穴位按摩”的宣傳語多次出現。

“自2000年品牌成立以來,便堅定了“中醫(yī)×科技”的發(fā)展道路,22年來,倍輕松所開展的產品研發(fā)與迭代升級均是以“中醫(yī)×科技”思路下的“真揉捏”技術為基礎?!痹谪攬笾?,倍輕松方面這樣寫道,并稱,未來要拓展醫(yī)療器械和中醫(yī)產品線,并申請相關資質,在提高公司的風險防御能力的同時,開拓新市場。

作為科創(chuàng)板上市公司,倍輕松對自身的定位是:“一家專注于健康產品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然而,倍輕松的“科技含量”卻長期遭受詬病,究竟符不符合科創(chuàng)板的要求也多次被外界質疑。

從與科技含量相關的研發(fā)情況來看,2018年至2022年,倍輕松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2557.80萬元、4065.67萬元、3689.12萬元、4720.50萬元、5732.82萬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6%、4.4%、4%、6.4%。

今年上半年,倍輕松2647.95萬元的研發(fā)費用相比去年同期的3031.05萬元減少了12.64%,研發(fā)投入占營收的比例為4.42%,同比減少了2.19個百分點。

對于研發(fā)費用的減少,倍輕松解釋稱,主要系部分研發(fā)人員未到崗,研發(fā)工資減少,技術服務費,研發(fā)領料費用減少所致。而從研發(fā)費用的具體組成來看,給研發(fā)人員的薪酬占比達到了62.5%,技術服務費和研發(fā)領料均在200萬左右,甚至低于租金及水電費。

截至今年6月底,倍輕松的研發(fā)人員106人,在所有員工中占比10.75%,一年內流失了17人。從學歷構成來看,研發(fā)人員中碩士研究生占比10.38%,本科生占比最多,但大專和高中及以下合計占比還有約20%。

目前來看,倍輕松的核心技術人員數量有4人,倍輕松的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總經理馬學軍(后改名馬赫廷)便是其中之一。

一家公司的歷史發(fā)展與未來走向,與創(chuàng)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大量公開報道中,馬學軍的職高學歷以及銷售出身經歷常常被提及,根據公開資料,馬學軍早年便是銷售出身,曾先后在臺灣富豪食品有限公司和深圳西格瑪銷售中心任銷售主管和銷售經理。

銷售費用高企

拉長時間線,倍輕松能夠迅速崛起,或許更大的原因在于耗重金砸營銷。

從倍輕松的發(fā)展過程中也不難發(fā)現,相比研發(fā),這家公司實際上更注重營銷,一直在通過流量明星代言、網紅直播、贊助綜藝節(jié)目、品牌聯名等一系列營銷方式來提升品牌影響力。

2021年5月,倍輕松與當時的頂流明星肖戰(zhàn)牽手,一年后宣布肖戰(zhàn)繼續(xù)擔任品牌全球代言人;在《向往的生活》《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等多個熱門綜藝節(jié)目中也時??吹奖遁p松的身影,今年倍輕松冠名播出了湖南衛(wèi)視綜藝《好樣的!國貨》,馬學軍本人也現身該綜藝節(jié)目中。

根據財報,2018年至2021年,倍輕松的銷售費用屢創(chuàng)新高,分別為1.83億元、2.87億元、3.42億元、4.85億元、4.82億元,銷售費用率一路從36%飛漲至超過50%,與研發(fā)的投入相比差距維持在近十倍左右,明顯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對于這一點,倍輕松多次在財報中歸結于銷售模式,由于公司直銷比例較大,在直銷渠道下,公司線上平臺的推廣費和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較大,銷售費用率隨之較高。

9月初,就作為科創(chuàng)板上市企業(yè),倍輕松方面在營銷與研發(fā)之間的投入如何權衡等相關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向倍輕松方面發(fā)去采訪問題,但截至發(fā)稿尚未得到回應。

長期以來,在經銷模式上,倍輕松主要以直營為主,門店設在一二線重要城市的機場、高鐵站和中高端商場。而近兩年來,開放加盟成為倍輕松的突破口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倍輕松線下直營門店數量為163家,線下經銷門店數量為30家,主要分布于機場、高鐵站等核心交通樞紐以及高端購物中心。

不過,倍輕松似乎正在向競爭對手“學習”,試圖通過加盟模式來扭轉直營模式所帶來的困局。

9月初,記者從倍輕松負責加盟的工作人員處詢問得知,目前倍輕松加盟總投資費用大約為10至20萬元,加盟門店地址的建議選在商場內,店鋪面積大約為20至40平方米,因客戶存活率差不接受街邊店,“過去我們的自營門店主要是覆蓋在機場、高鐵和核心商圈。所以對于加盟商,我們建議是以商場店為主,如果有高端的社區(qū)也可以?!?/p>

梁振鵬分析稱,開放加盟有利于倍輕松開發(fā)市場盲區(qū),特別是對二三級乃至下沉市場的滲透開發(fā),以提高國內倍輕松品牌認知率,并降低了運營成本。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加盟店缺乏團隊精神,不便于統(tǒng)一運營管理,產品價格體系也容易出現混亂。

不過,上述工作人員也提及,加盟倍輕松的前提是對該品牌的認可,而加盟店內的產品價格必須按公司指導零售價進行售賣,加盟后五五折進貨,首批6萬貨款,基本每個品類的中高低端產品都會覆蓋,特別是高端的主推款、中高端的利潤款、低端的引流款是必備?!坝幸恍┛钍街饕菫榱艘鳎⒎钦嬲氖圪u,是要讓客戶有所對比,能夠體驗到產品之間的差距,才會認可就是更好的產品?!?/p>

根據上述工作人員的說法,加盟倍輕松,一般回本周期大約為一年左右。不過,一位對倍輕松加盟感興趣的人士也向記者拋出了疑問:倍輕松剛剛開放加盟,盈利模型是否已跑通還有待考究。

高管變動頻繁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fā)布半年報之際,倍輕松還經歷了人事變動。8月30日,倍輕松公告,近日收到證券事務代表湯澤芬的辭職報告。同時,公司宣布聘任林夏婷為公司證券事務代表。

記者梳理發(fā)現,上市后的這兩年多時間里,倍輕松的高層變動頻繁。2022年12月中旬,倍輕松宣布聘任湯澤芬為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和這一變動同時披露的是,倍輕松的董事會秘書黃驍睿因個人創(chuàng)業(yè)原因、證券事務代表王妮娜因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原因而辭職。

湯澤芬的任職時間尚不足一年,但仍有任期較其更為短暫的。今年4月中旬,在發(fā)布年度業(yè)績的關鍵時間之前,倍輕松對外公告,公司執(zhí)行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徐勝利因個人原因辭職。值得關注的是,徐勝利自2022年12月中旬才剛上任,這也意味著這位財務總監(jiān)只干了4個月。

此前倍輕松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共有6名高級管理人員,任期為2020年至2023年4月,但在任期結束之前,賀小潮、張大燕、陳晴、黃驍睿相繼離職,除了賀小潮因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外,其他三人均因為個人原因而辭職。

此外,倍輕松的核心技術人員在最近兩年也相繼發(fā)生過變動。

2023年6月,倍輕松公告,原核心技術人員王少華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資料顯示,2019年2月起,王少華任公司研發(fā)部軟件技術總監(jiān),近年來領導公司軟件研發(fā)團隊,主要負責智能模塊設計、物聯網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等方面軟件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fā)。

2022年8月,原核心技術人員、企劃部總監(jiān)陳晴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相關職務。近年來,陳晴專注于智能便攜按摩器產品的規(guī)劃、創(chuàng)新與設計,領導公司產品企劃團隊,主要負責產品線規(guī)劃與預研等方面的研發(fā)工作。

關鍵員工來來往往、頻繁變動,馬學軍始終堅守,身上的擔子亦越來越重。原董秘去年年底離職后,倍輕松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指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學軍代理董事會秘書;原財務總監(jiān)今年4月離職后,董事會又指定馬學軍代行財務總監(jiān)職責。

隨后,倍輕松陸續(xù)發(fā)布了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半年報,直到現在,董秘和財務總監(jiān)這兩個職位仍由馬學軍兼任。

在綜藝節(jié)目《好樣的!國貨》中,馬學軍曾現身科普“十一點一定要睡,然后睡足八個小時”的“118”早睡健康理念。不過,身兼董事長、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財務總監(jiān)、董秘數職的馬學軍,能不能做到呢?

關鍵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