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捷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詞——“拋出窗外”

2019-08-26 16:55:32 來源:《財經》雜志

在捷克歷史上有一個重要的詞——“拋出窗外”。它已進入英語詞匯,特指波希米亞人表達政治仇恨的一種方式,而圍繞這個詞發(fā)生的,全是影響歐洲歷史的大事件。

第一次“拋出窗外”發(fā)生在1419年7月30日,胡斯派教士揚·柴利夫斯基率領隊伍聚集在查理廣場,要求當局釋放被捕的胡斯派信徒,憤怒的群眾沖進市政大廳,將市長、法官和數(shù)名議員從窗戶扔到大街上,引發(fā)長達15年的胡斯戰(zhàn)爭。第二次“拋出窗外”發(fā)生在1618年5月23日,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被任命為波希米亞國王后,企圖復興天主教,拆毀新教教堂。波希米亞的新教徒發(fā)動起義,沖進布拉格城堡,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兩名欽差從窗口扔出去,并成立臨時政府,從而導致了30年戰(zhàn)爭。

捷克外交部長揚·馬薩里克的死是捷克的第三次“拋出窗外”。揚是捷克哲學家托馬斯·馬薩里克的兒子,后者在1918年奧匈帝國崩潰后,曾出任捷克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直至1935年因病辭職。這段自由主義政府時期被認為是捷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其立國思想對捷克知識分子更具有深遠影響。揚在獨立后即進入外交部門。1925年被派往捷克駐英使館。1938年,慕尼黑協(xié)定將捷克蘇臺德地區(qū)割讓給德國,他為了表示抗議,曾離開外交領域。

戰(zhàn)爭初期,揚在BBC向捷克人民發(fā)表了一系列抵抗演說,并在1940年加入第二任捷克總統(tǒng)貝奈斯組織的流亡政府,擔任外交部長。戰(zhàn)后,揚隨貝奈斯回到捷克,繼續(xù)出任民族陣線政府的外交部長。這個多黨聯(lián)合政府由捷共領導人哥特瓦爾德任總理,貝奈斯任總統(tǒng)。揚·馬薩里克的民主思想使他對蘇聯(lián)制度抱有好感,但對于蘇聯(lián)控制捷克的野心,他也保持警惕,謹慎應對。

兩年后,在對待馬歇爾計劃的態(tài)度上,聯(lián)合政府終于發(fā)生了分裂。馬歇爾計劃除了大量美國經援外,還包括建立統(tǒng)一的歐洲自由市場。蘇聯(lián)立刻拒絕了這一計劃。在捷克,除捷共外,其他黨派以及馬薩里克卻支持加入。為此,斯大林特地將揚·馬薩里克召到莫斯科,對他大加訓斥。揚不禁感嘆:“我去時是一個主權國家的部長,回來時卻成了斯大林的聽差。”

由于意見分歧太大,各黨派的部長提出辭職,試圖推動重新舉行大選。揚雖然沒有提出辭職,但他和總統(tǒng)貝奈斯都支持這些部長。1948年2月,捷共在布拉格古城廣場召開10萬人大會,動員和武裝了1.5萬名工人民兵,并在此后舉行了250萬人一小時大罷工。貝奈斯被迫接受部長們辭職,他自己不久也被捷共控制的議會趕下臺,由哥特瓦爾德出任總統(tǒng)。捷共從此掌握了全部國家權力。

“二月事件”后,揚繼續(xù)留任外交部長,但3月10日人們卻發(fā)現(xiàn)他墜死在外交部大院,身上只穿著睡衣。官方的調查稱,他是從浴室窗口跳樓自殺,但許多捷克人卻一直相信他是被謀殺的,因為他的人道主義思想以及他和第一共和國的關系使莫斯科感到威脅。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官方對其死因進行了第二次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一次事故。1989年“天鵝絨革命”后,又進行了第三次調查,這一次則認為是一次謀殺。

三次調查的結果大相徑庭,每一次的結果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有關,昭示這個國家的走向。第三次調查的結論似乎得到一位俄羅斯記者的證實,他在2006年聲稱,他母親知道這件事是蘇聯(lián)情報人員干的。

捷克調查官員聲稱,他們曾致函俄羅斯相關部門,希望能見到這位記者的母親,并查閱有關檔案。九個月后收到回復,那位前情報人員已經去世,相關的文件也已經歸密。揚的死仍是謎,目前能提供的證據(jù)都是間接的,比如一位前蘇聯(lián)高級情報官員披露,他曾與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會面,后者告訴他克里姆林宮暗殺或試圖暗殺的十位國際領袖的名字,其中就有揚·馬薩里克。

揚和他父親托馬斯在捷克人民中一直享有崇高威望,他們都具有寬容的西方民主思想。然而,許多年來他們的名字卻成了政治禁忌,官方希望第一共和國從公眾的記憶中消失。官方的努力失敗了,捷克的第三次“拋出窗外”沒有帶來再一次戰(zhàn)爭,但民間對揚和他父親的懷念卻無疑是公眾后來支持“天鵝絨革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

關鍵詞: 拋出窗外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