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青梅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評論 > 正文

手機“公攤面積”究竟該誰來買單?

2021-04-19 14:25:47 來源:手機“公攤面積”該誰買單

明明買的是128G的手機,為何顯示只有112G的內存?日前,相聲演員岳云鵬的困惑發(fā)問沖上熱搜,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早有相同的疑問。據媒體報道,消費者買不到與廠家宣稱內存大小相符的手機,是因為系統(tǒng)和預裝App會占用手機的部分內存。此外,由于工業(yè)端和消費端對于1G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對于標稱128G內存的手機而言,消費者能看到的實際容量只有119.2G。

技術領域對1G的換算過程有所折損,原本無可厚非;設備系統(tǒng)會占用一定的空間,也是業(yè)內常識。但這兩者對用戶手機空間的占用比例,商家應該在宣傳中加以提示。從網友評論來看,認為手機內存名不副實的用戶大有人在,說明業(yè)內宣傳普遍沒有盡到提示義務。

更重要的是,換算折損和系統(tǒng)占用,都無法掩蓋預裝App強制霸占內存的亂象。新手機自帶軟件越來越多,留給用戶使用的實際空間自然縮水。如果不喜歡手機的自帶裝置,似乎刪除即可,但這恰恰是商家加重無辜用戶義務的典型過程。

有人把手機用戶的內存損失,比作住房“公攤面積”,但就算是公攤也該有系數(shù)限制,有明文可循。當下市面上幾乎所有手機的可用內存都小于標注參數(shù),且差值越來越大。這說明手機內存名不副實是業(yè)內慣例,更說明手機內存標注需要規(guī)范管理。

關鍵詞: 手機 公攤面積 買單

推薦內容